北京青年报
晋疆“中医之约”:跨越千里送医传技
中国新闻网 2023-09-16 12:38

9月14日,是王栋平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医院工作的第126天,上午,他一边接诊患者,一边向跟学医生讲解针灸穴位、推拿手法;中午,匆匆吃过饭后,开始准备课件;下午,他要去二二二团学校,给学生普及中医常识。

接诊、带徒、传播中医文化,像王栋平一样来自山西的援疆中医医生,正在让更多的新疆昌吉州民众享受到中医的“简、便、廉、验”。

从一间中医诊室到一层中医馆

“王医生技术高,我扎了5天胳膊就抬起来了。如果不是山西医生来,只有疼得忍不了才去大点的医院看病。”82岁的任晓兰握着王栋平的手唠起了嗑,“这里到乌鲁木齐开车得一个多小时,我们这些老人,腿脚不方便。现在,从家走过来也就五六分钟。”

作为服务当地万余人的基层医院,过去,二二二团医院的中医人才匮乏,诊疗技术欠缺。2015年以来,在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支持下,二二二团工作队将医疗援疆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以团场医院为依托,一批又一批山西援疆医生接续努力,中医渐成当地医院的品牌科室。

“一开始只有一间中医诊室、一名中医大夫,一天也就一两个患者。”二二二团医院院长邓建龙见证了山西中医大夫以一个科室之力带活整个医院。

“中医馆”渐成当地基层医院的品牌科室

2022年,针对团场老龄化现状,以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的实际,二二二团医院开设“中医堂”,提供针灸、艾灸等多种中医特色服务。目前,“国医堂”年接患者3000余人次,每年为500余人次提供“三伏贴”服务。

“这次派来的王栋平、武燕静也年轻能干,理论和实操都很扎实。”邓建龙说,2023年5月王栋平来到医院后,总结前几批援疆医生大样本的病例资料,结合团场气候、饮食等特点,研究疾病规律,为团场引进“降脂溶斑散”,廉价又安全,深受团场民众青睐。

从一名中医到一个团队

采访中,邓建龙指着一栋在建的高楼告诉记者,“这是未来的康复理疗中心,建成后,将解决团场里老人的康养问题。”为此,医院正在借助援疆医生力量,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将本院医生送出去、外院医生引进来,争取尽快建起真正属于当地的医疗团队。

像二二二团医院一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援疆的中医医生燕学军、樊秀清,忙着义诊、讲课、业务查房;第六师医院共青团农场分院在汾阳医院援疆医生张艳丽的带动下,中医科门诊量猛增,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越来越多,药房的中草药品种越来越全。

正在昌吉州中医医院援疆的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索炜,虽然来此工作仅4个月,但他的中医技术已“圈粉”无数,原本每周一次的门诊已增至每周两次。

索炜凭借中医技术“圈粉”无数,原本每周一次的门诊已增至每周两次

索炜还通过查房教学,培养当地临床医师独立观察、分析、处理和操作能力;每周四在示教室现场授课,引导团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在观点碰撞中增长见识。

从一堂课到一颗“中医种子”

“同学们,脾胃不好可以按哪个穴位呀?”

“足三里穴。”

“是的,这个穴位还有很多用处,如果容易感冒,还可以用艾灸灸这里。”

山西援疆医生的到来,还将中医送到学校。每周一次的“中医文化进校园”课堂,成为二二二团学校学生们的期盼。

因援疆医生轮换,孩子们对首次见面的王栋平有点陌生,但对中医依旧热情高涨,“学生还把学到的许多中医小妙招教给家长,非常开心。”

王栋平正在为学生讲授中医常识

如今,二二二团学校特开辟出一块土地种植中草药,让学生认中药、解药性,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中医种子”。

文/记者 范丽芳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新疆社区推行家庭医生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3-12-16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8年成效明显
中国青年报 2023-11-14
八年间援疆工作见成效 “组团式”医疗援疆让更多患者有“医”靠
央视网 2023-10-07
沿着河湖看新疆|支援和田26年 北京助力当地多方位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2
朝阳区中医医院助力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边疆百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