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话题丨褪去神秘面纱的殷商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3-09-08 10:00

一部热映的《封神》电影,将殷商王朝推入我们的视野。这个神秘又传奇的朝代,因为过于遥远,而不被人所熟知。褪去神话的面纱,真正的商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在那个蛮荒又初显文明的时代,大家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哪些才是历史的真相?今天,让我们拨开迷雾,遇见遥远又神秘的商朝。

玄鸟、商族与殷商

商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玄鸟,传说是商的始祖,商族的氏族图腾。至于是什么鸟,则有燕子和凤凰等不同解释。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玄鸟就是燕子。

《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说的是一名叫简狄的女子,在野外洗澡时,见到玄鸟产下一枚卵,就吞了下去,结果生下儿子契,契长大后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便有了后来的商族。《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颂的就是这个故事。

契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鸣条之战灭夏后,汤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的巅峰时期

▲图自殷墟博物馆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存续时间排名第二的朝代(约554年),历经五个多世纪(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有过31位国君。商朝的第20位国君盘庚为了巩固王权,稳定政局,决定迁都于殷。迁都后,商朝国力有所回升,王朝的统治逐渐稳定,至武丁时达到了鼎盛。

《史记•殷本纪》记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这是司马迁对商王武丁的评价与赞叹。殷墟的发掘成果以及甲骨文的记录反映了武丁时期确实是商王朝最为兴盛时期,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空前繁荣。

武丁在位的五十余年,共征伐了近百个方国或部族,扩疆千里,奠定了之后华夏文明的基本版图。

集王后、将军、大祭司于一身的传奇女子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商朝的大祭司,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将军,深受武丁宠爱。历史上,武丁妇好携手作战,守卫了商朝荣耀。

不幸的是,妇好三十多岁就与世长辞。妇好离世后,武丁不按常理,将妇好葬在了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妇好墓幸免被盗,成为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墓葬,在殷墟出土的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近200片甲骨文记载了这位传奇女子的一些故事。

《封神》源起

在商代诸王之中,亡国之君商帝辛的知名度最高。商帝辛,因国都为殷,生前也称为殷受(受通寿)。帝辛生性残暴,喜杀戮,曾诛杀比干等多名大臣。在邯郸以南、朝歌以北这一范围内修建许多离宫别馆,又作“酒池肉林”,沉溺享乐,荒淫无度。内有空虚国库和阶级矛盾,外有四方崛起的方国作乱,商王朝的统治危如累卵,终于,公元前1046年的一个冬日,由周带领的方国联盟,发动了著名的“牧野之战”,一夜之间,朝歌成为了历史。帝辛死后,周武王给他一个恶谥之名为纣,后世称商纣王。《封神演义》(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等)是明代成书的虚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回,主线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妲己确有其人

《世本》:“纣伐有苏,有苏人以妲己女焉,纣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武王杀之,斩以玄戈,悬之小白旗。”有苏为商朝诸侯国,纣王讨伐有苏,有苏进献女子妲己,妲己成为宠妃,助纣为虐。

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成了可怕的狐狸精,背负诸多恶名,一心谋害文王周昌。不过,与影视演绎不同的是,也有学者认为,苏妲己才是让周文王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周人夺取天下之后,周武王还重用了妲己的家人。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这里曾是殷商王朝中心区域。商王朝灭亡,昔日王宫荒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活着的生动的商朝史。刻写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通常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记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甲骨文的出现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填补了史书的缺载。

迄今为止,出自殷墟、刻写有文字的兽骨和龟甲总数约有16万片。目前被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个,已被破译出的还不到一半。每一个新字的破译,都可能给商代历史及至中华文明增添新的注解。

青铜时代

在我国数千年的青铜文化中,商朝是青铜文化逐步发展到高峰的历史时期。在商代早期,就已能制造出较为精致的武器和容器了。到商代晚期,冶铜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举世闻名的“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铸造这样的大器,若没有丰富的冶铸经验是不能设想的。

在青铜器上,最常见最具特色的是饕餮纹,此外还有夔纹、虎纹、鸟纹、鸮纹、鹿头纹、牛头纹、云雷纹等,别具狞厉雄健之美。不过,在商代也只有少数贵族才能使用青铜器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陶器才是必不可少之物。

热衷于占卜的商朝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卜辞记载了商王田猎时发生了车祸。国家文物局供图

商朝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日常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占卜。商人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炙,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商人称它为“兆”,再根据“兆”的形状来断吉凶。

殷墟甲骨卜辞显示,当时商朝人每天都要进行占卜,其中大量的内容是关于农业、战争、疾病、祭祀等,渐渐推而广之。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占卜吉凶,来决定可否行动。比如,“我的牙疼是否能好转?”“今天捕猎顺利吗?”“明天是晴天吗?”等等。

商人的饮食风俗

商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分大食、小食。商代最主要的烹饪方式有蒸、煮和炙。蒸主要是处理主食的,成品主要是饭;煮可以用来处理主食、肉等等,此时期流行的一种做法是肉和蔬菜一起熬煮,其成品有粥、羹等;炙则是一种烧烤方式,具体操作是用签将肉块架于火上进行熏烤,直至肉熟为止。

在王室,食材的盛放对应专门的器具,爵盛酒,鼎放肉,簋盛放黄小米,肉是在鬲中烹煮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很是畅快,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桌椅,商人吃饭、聊天、做工都膝盖着地,跪坐着,因此殷墟遗址出土的商人骨骼中膝盖骨上常有磨损痕迹,脚趾骨上也有疤痕。

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河中,王朝兴衰、世家更替反复上演,殷商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像是每一个朝代的缩写。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商族起源与商史探微》《夏商周历史与考古》《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先秦文献殷商史料研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殷墟博物馆官网、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甲骨文学校》带小观众穿越至殷商时代,用儿童剧展现文字的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5
在殷墟,透过甲骨“卜见”三千年商文明
中国新闻网 2024-03-21
三千年前的“请假条”长啥样?快来围观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
央视新闻 2024-02-27
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新华社 2024-02-27
一把青铜刀 一尊硬陶鬲 从生产工具看商代文明四方交融
央视新闻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