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知识知多少?
病案通 2023-06-08 14:30

提起糖尿病,大家往往会把它和“老年病”挂钩。其实近年来糖尿病已经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2021年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建议所有人从35岁起都应该做筛查,也就是将糖尿病的筛查年龄提早了整整10年。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过高,常见的类型有1型和2型糖尿病。

此外,根据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也就是说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看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担心自己被糖尿病“盯”上了,那关于“糖尿病”一些知识,您又了解多少呢?

在这里,分享一些糖尿病相关的小知识:

1、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高血糖;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再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

现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主要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大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

2、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多饮多尿:由于血糖过高导致肾脏排除大量尿液和水分;

-食欲不振:由于身体无法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导致身体感到饥饿但无法得到满足;

-体重下降:由于身体无法利用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身体消耗自身储备的脂肪和肌肉组织;

-疲劳乏力:由于身体无法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导致身体感到疲劳乏力。

3、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身体各个器官,如眼睛、肾脏、神经等;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问题;

-眼部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肾脏损伤可能导致肾功能衰。

4、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

-超重与肥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静坐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5、糖尿病预防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6、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又称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人来说,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推动糖尿病防控发展《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即将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不及时调控,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医生提醒→
长春疾控长春疾控 2024-04-17
降血糖,关键一个字,做到了糖尿病并发症远离你
糖尿病网 2024-02-22
关于糖尿病:这些知识请查收!
医学微视 2023-12-25
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长春疾控 2023-1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