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国防七子”携手走进中学,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期待更多“互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15:30

为积极响应“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号召,宣传工信部直属七所重点院校的光荣传统和杰出贡献,近日,“弘扬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线下主题论坛在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园内举行,这也是“工信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走进浙江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之一。论坛通过网络向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9协同组的其他18个成员校同步在线直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成为全面提升全民科学教育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基础弱、起步晚,中小学科学教育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总体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亟待改变。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既要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构建多维立体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方案,更要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科学梦”,激发起青年学子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与激发。倘若能近距离接触科学家,聆听其“现身说法”,其对孩子们所产生的触动可想而知。有鉴于此,去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鼓励建立“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等方式发扬科学报国传统助力科技强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防七子”首次携手走进中学,令人眼前为之一亮。据悉,七所高校的专家、教授们还相继开启7场国防科普知识讲座,包括了航天、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核能等诸多国防前沿科技领域。

科学家给孩子们开设科普讲座,有助于消除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隔阂,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进步及个人生活的密切联系,传递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客观性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态度。通过与科学家的互动,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尤其对于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最好的职业启蒙,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了解科研工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为国铸剑,隐姓埋名”。一提起“国防七子”,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西工大校园里那尊令人动容的雕像,它由一双捧着剑的手和一个深深埋头的人组成,是对七所高校及其培养学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品格的生动诠释。

这七所高校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的国防科技类高校,矢志打造国之重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防七子”携手走进中学,不仅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科学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厚植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的激情,让学生在心中种下强国梦许下报国志,积极投身服务国防科技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高校走进中学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一项积极的教育探索,这种接地气的“互动”对于激发中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愿高校能主动组织更多的科学家走进中小学课堂,向孩子们普及和播撒科学精神。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十位专家获聘上海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科技日报 2024-06-12
52家!在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汇总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30
科学家进校园 为密云区学子播种航天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密云区举办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播种航天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7
上海10位科学家获聘科学副校长
澎湃新闻 2024-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