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多方协力共享更多“视听”美好
光明日报 2024-06-19 10:40

广东省博物馆线下举办手语专场导赏,线上开展手语讲解,介绍馆藏精品文物,推出公众参与学手语等活动;福建福州闽江无障碍主题公园互动装置均采用弧形圆角设计,并伴有盲文使用说明,在使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上避免发生磕碰;浙江宁波推动“119”消防报警紧急呼叫系统增设文字报警功能,以解决听力障碍人士无法拨打“119”的困难……自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去年9月正式施行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等保障措施日趋完善。不仅“硬件”,无障碍环境“软件”建设也呈现出不少新特点,更好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据中国盲人协会数据,我国现有超过1700万名视障人士,如何通过新技术、新理念,让视障群体享有文娱生活新体验?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夕,中国盲文图书馆携手网络视频平台推出“无障碍剧场”,计划分批次上线600余部经典影视作品的无障碍版本,让视障人士可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观看”影视作品。

无障碍影片与广播剧类似,通过在播放影片时同步进行辅助讲解,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临场效果”。如电影《热辣滚烫》的无障碍版本在描述女主人公出场时,便用“小肉脚”“慢吞吞”来形容人物,以此带给视障观众更直接、形象、准确的欣赏体验。

实际上,中国盲文图书馆早在2011年就开设了全国第一家相对专业的口述影像馆,不过无障碍影片在当时还未形成流行趋势。一方面,影视作品要实现精准解说,需要横跨影视、文学、播音等专业,需要大量具备导演、编辑思维的专业人士主导工作;另一方面,转化效率低下、应用场景单一、使用成本较高、便捷性不足等问题均成了“无障碍”的障碍。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从影视App的无障碍适配,到在影视作品中增加“讲述音轨”,再到开启线下无障碍公益观影,一系列面向视障人士的“无障碍”举措逐步落地,予人温暖。而AI技术的赋能与网络视频平台的加入,更是进一步加速扫除了视听转化服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据专业人士介绍,依托AI技术,可实现对影片剧情、对白、场景等的自动分析,再将生成的描述性脚本交给志愿者修改、润色,大幅提高了影片内容的转化效率。多年从事无障碍电影讲述的专业人士表示,一部时长2个小时的电影的讲述稿通常要2万多字,需要花费近30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要做到声画无缝衔接,更需要大量演练和反复修改。过去,专业人员制作无障碍影片的工作周期一般在1个月甚至更久,而在AI大模型和语音生成技术的助力下,这一生产周期现已压缩至10天。

这不仅意味着烦琐单调的案头工作得到大幅优化,更意味着视障人士可选择的无障碍影片数量将大幅提高,甚至在不远之日,院线电影在进行网络首播时,其无障碍版本也可以同步上线。可以预见,随着“无障碍剧场”的推广和欣赏习惯的形成,会有越来越多的线下无障碍观影活动举办,让更多视障群体走出家门、欣赏艺术,更好地融入社会。截至目前,由中国传媒大学等发起的公益项目“光明影院”已制作完成500多部无障碍电影和2部无障碍电视剧,其公益点播专区上线全国有线电视;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视障人士可免费观看许多热门影片的无障碍版本,相关资源还将陆续推广至全国400余家线下公共图书馆播放使用。

在“科技红利人人共享”的理念下,相信“无障碍剧场”将和电子导盲犬、轮椅导航一样,以更前沿的技术、更温暖的表达,助力消除残疾人与时代生活之间的数字鸿沟,保障他们更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信息无障碍”的背后,是“关爱无障碍”的共识,这既是一片热情,更是一份责任。期待多方协力,让广大视障朋友共享更多“视听”美好。

文/吕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AI助力无障碍影片生产 “无障碍剧场”上线让视障人士观影自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全国首次!视障人士结婚登记用上无障碍格式版结婚誓言、登记告知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无障碍博物馆、无障碍影院……视障人群的“文化盲道”这样搭建
央视新闻 2023-12-03
首届无障碍映像节举行,阿里大文娱颁发9大奖项致敬公益同行者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3
国际盲人日 ​《前任4》走进优酷无障碍剧场北京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