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纪实文学《去北川》出版,书写乡村巨变的壮丽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14:09

6月12日,刘大先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去北川》聚焦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时代主题,以纪实笔触深刻书写了北川这一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自“5·12”地震整体性搬迁后,涅槃重建并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壮丽过程。

《去北川》作者刘大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去北川》正文共计13章、21万字,全书基于作者2021年至2022年挂职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期间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从个人体悟入手,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北川的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地理变迁、风物传统、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等进行生动书写,做到了历史与美学相结合、人民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文学性与知识性相协调,是一部心怀“国之大者”、体现新时代民族融合和山乡巨变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表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纪实文学力作。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李敬泽表示,刘大先在《去北川》中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思维,创作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融合了地方志与民族志的文体特色,采用了泛人类学与泛文化研究的学术方法,将北川这一典型的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样本放置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维度的学术目光中进行观察,体现出作者翱翔在天空和历史深处的独到视角。他谈到,面对当下主题性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家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确保作品的文学、历史与学术价值。刘大先关于北川的书写,因其兼具个人性和思想深度而显得尤为珍贵。

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去北川》的文学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研讨。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宏伟认为,《去北川》表现出“事”与“思”两大特点,“事”体现在刘大先在叙事时的全局视野,“思”则体现在他对北川历史、现实发展及个人角色的深刻反思与剖析。作者穿梭往返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以学者的严谨和作家的激情,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与大量的田野调查中抽丝剥茧、寻本探源,写就了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审美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长篇纪实文学精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京举行 书写新时代的港口荣光
中国新闻网 2024-05-20
新知|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人物|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出版 致敬抗联先烈 李发锁:要写留得住的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人物|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出版 致敬抗联先烈 李发锁:要写留得住的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纪实文学作品《炼狱》北京研讨会举行 何建明:息烽集中营的故事,是红岩精神的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