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90后夫妻奔波7年摆摊救子 学生、热心人士、执法人员相继施以援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19:48

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附近有一个不起眼的“橙子饭团”小餐车,经常有人不远千里来买饭团,周围摊主会经常送来水果、小吃,甚至城管执法人员特许他们在这里经营……

这个餐车的摊主是一对90后夫妻,他们原本有着体面的工作,后儿子不幸患上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又得了脑炎。为了照顾儿子的同时维持生计,每天他们都会抱着儿子,在这儿卖饭团和卷凉皮。

“我不能哭 我们还要给孩子谋一条活路”

陈先生和袁女士是一对90后夫妻,原本他们都有着体面、收入稳定的工作,陈先生有着A1驾驶证,作为一名大货司机,每月跑车,能拿回上万元的酬劳,而袁女士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每天朝九晚五还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夫妻俩生活说不上富足,也算无忧。

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后,第二年年末,有了爱的结晶。儿子长相可爱,笑得甜美,小名叫橙子。

一家人正沉浸在欢乐中,本以为孩子的到来是美满生活的开端,可噩运却悄然而至。

橙子在5个半月时候,突然高烧不退。袁女士说,那时本以为是流感,带着孩子在乡下治疗,谁知不久后发现橙子身上突然多了许多出血点,于是连忙转去县里治疗。“我们一查血常规很不正常,白细胞当时非常高。之后我们就带橙子去了郑州的医院,确诊是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这个病又被称作白血病之王,公开材料显示,这种病患病几率为百万分之1.2,患儿往往在发病一年内就死亡。

听到这个消息,袁女士夫妻俩怔在原地,满脑子都是蜂鸣声。等缓过神来,身边已经有人劝他们放弃这个孩子,“我想着孩子既然来到世上就是咱的缘分,我一定要坚持。”袁女士抹了把脸上的泪水,连夜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看病,可跑遍北京各大医院,也没找到有把握治好的医生。

偶然间,袁女士夫妻俩收到了一个病友家长的消息。“广州的一个医院正在研究这个病,他的孩子正在治疗。”

收到消息的袁女士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家人立刻动身去了广州。

因为骨髓移植风险较大,橙子接受了两年的化疗和配型,打针、输血、骨穿、化疗……自2017年开始,陈民栋夫妇带着儿子跑遍了北京、天津、郑州、广州各地医院,最后终于在橙子两岁时,通过一份合适的脐带血,和陈先生的骨髓,成功地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但是移植过程中橙子因为又得了脑炎,两天两夜没睡觉。所有医护人员都怕她承受不住打击,一味地安慰“没事的,没事的”,可看到一旁随时待命的手术床,袁女士心里自有答案,“那时候我真的是顾不得哭了,我不能哭,再哭,孩子的命都没了,我必须得坚强,给孩子谋一条活路。”袁女士夫妻俩就守在床边,也不睡。病房里除了隔壁家属传来的鼾声,便是护士们不放心,不断往来于小橙子床前时极轻的脚步声。医院四下漂浮着消毒水的味道,让袁女士如今再闻到,还是会有一阵紧张。

为了照顾儿子也为了生计 两口子摆摊赚医药费

小橙子自那时起,患上了脑炎后遗症,有了癫痫的症状,每天大大小小闹个几十次,严重时需要PICU抢救,虽然孩子坚强地挺过来了,但直到如今,橙子每天还是会犯几次癫痫,夫妻俩没一日完整睡眠,恐慌日甚一日,不敢离开半步。

病魔改变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整个家庭。

在广州治疗的那几年,夫妻二人除了照顾孩子、做饭,没有太多空余时间,因此没了工作。给孩子看病已经花了200万左右,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遍了,为了继续给儿子治病、还债,陈先生和爱人在广州摆起了摊位。

袁女士说,他们卖过玩偶,卖过水果,做过牛杂,做过煎饼……如今已经快7年了,孩子从5个半月到广州,直到5岁多,才终于回了山东老家。

2023年年初,袁女士在和朋友视频时,看到了后面一个热闹的市场,她便有了“回家”的打算。后来又得知青岛有一家非常好的康复医院,很多像橙子一样的孩子都在这里做康复,袁女士和丈夫毅然决然选择回山东。

为了照顾儿子,他们在海大崂山校区附近租了房子。夫妻二人无论冬夏,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买菜,6点开始准备食材。

“客户大多是学生,都是孩子,同样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的孩子没生病,他也许也会考上心仪的大学,我们自然也希望他在外吃得放心,所以我们一定得保证食材新鲜,材料必须是当天的。”袁女士说,上午10点多,他们就要抱着孩子出摊,下午1点30分左右收摊,回去休息一会儿再准备下午的食材。

摆摊时,他们将孩子安顿在一旁的小推车里,盖上棉被,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孩子。

下午三四点再次出摊,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甚至到11、12点才收摊。回到家后再准备第二天上午需要的佐料,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洗漱休息。而每次出摊、收摊,那50多斤的米饭桶、两三轮车的配料、饮料,都要靠夫妻俩一趟一趟搬,一手抱着橙子,一手收车的动作,每天不知重复多少回。

袁女士说,有一次自己费力地在搬那个50多斤的米饭桶,3米的距离捂着腰休息数次,被闺蜜看到了,对方抱着她哭了好久,说从来没想过,曾经生活无忧的袁女士会去做这些……

陈先生说,每晚他们还要担心孩子犯癫痫,夫妻俩轮流照看,不敢深睡,细算下来,他和爱人这几年来,每天睡觉时间不足6个小时。这样一天下来,能休息的时间很少,就连洗澡洗头,都要计算着时间。“但是为了橙子,再苦再难都得坚持。青岛有一个很好的康复医院,等橙子癫痫控制住了,就带他去做康复。我们先摆着摊,把最基本的生活维持住。橙子这好几年都一直说不了话,也期待着橙子早早叫一声妈妈。”袁女士说。

袁女士说,现在孩子每个月需要的医药费都在5000元左右,如果一天能挣两百块钱左右,才仅仅能够满足孩子不生其他病的医药、检查等支出。

起初生意不好 全靠同学们照顾

袁女士说,这生意起初远没有现在好,她清楚地记得,最开始摆摊时,她在寒风里冻了3个多小时,只卖出了2个饭团。

后来有的学生知道了她的故事,就在学校免费为袁女士的饭团做宣传,加上采纳同学的建议,口味不断调整,来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在毕业后不远百里来买,还带动了不少社会上的热心人士购买,周围的商贩也时常会送来新鲜水果给小橙子尝鲜。

“不过我只希望你们来买饭团可以,千万别多付钱。来吃我的饭团我真的已经很开心了,但多付款我心里很难受。”袁女士抱着橙子,啜泣着。

小吴是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在读本科生,他说,去年开始,他几乎每天都会去买袁女士的饭团。“她能清楚地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口味,还会不断创新,有时候怕我们吃不饱,还会多送点儿。”小吴说,袁女士的故事早就在学校间流传,有时同学为了照顾袁女士家生意,每天晚上都会买一次。“她特别宠我们这帮学生,今年六一,还给我们买了AD钙奶、棒棒糖,我们都是从外地考来的学生,她能让我们在陌生城市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也有不少人,通过抖音、微信上联系袁女士,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帮助,但都被夫妻俩一一婉拒、退回。

有人说如果这样,摆摊比上班累许多,可袁女士说,如今上班对于夫妻二人来说已经不现实了,上班的话不能照顾孩子,孩子每个月,甚至每半个月,就要去一趟北京看病。故此这个“橙子饭团”的小推车,就是他们一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了。因为橙子至今不能说话、走路,袁女士为了测试孩子的恢复程度,每天都会去咬孩子的手,通过孩子往回躲的力度,分辨孩子的状态。

相关部门得知夫妻俩情况后特批摊位支持经营

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每一位好心人给予的帮助,袁女士夫妻俩将这些录制成短视频发在网上,同样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在网上很火爆的一段视频中,崂山区行政执法的城管工作人员一到摊位就立马过去看望小橙子,细心地问着孩子的变化。而袁女士夫妻二人,对于城管工作人员也是表示感谢。

通过视频中沙子口综合执法人员的解释,才知道之前在清理游商浮贩时,工作人员得知了这对夫妻摆摊的初衷和小橙子的身体情况,经过向上级领导、部门请示,特许他们在这里经营。

沙子口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表示,“虽然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但也将他们的餐车安排在一个不占路不扰民的小区域,督促他们每天要食材新鲜,支持他们在这经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计。后面如果附近有正规的市场或者更好的经营场所的话,我们会过来帮助他们搬进去经营。”

谈起城管工作人员的帮助,袁女士又不禁落泪,“有些时候我们忙不过来,他们还会帮我们照看孩子,有时还会给小橙子买些好吃的、好玩的。真心感谢青岛这座城市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场所经营,能够给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校对/方立

相关阅读
浙江夫妻收养智障孤儿16年:希望他一直像孩子一样开心
中国新闻网 2024-03-24
四川纳溪:教师“夫妻档” 扎根乡村三十载
中国新闻网 2023-09-09
保险公司离职员工行骗,卷走夫妻俩130万元
现代快报 2022-03-23
女子“捐肝救夫”,一分为二的健康肝脏在两人体内顺利运转
澎湃新闻 2021-12-14
壹现场丨结个账的工夫 4岁的孩子丢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