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节气丨立夏: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5-04 08:00

每年5月5~7日,太阳位于黄经45°时是立夏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者,“大”也,是说春天出土的小苗都已经长大了。季节交替中,一夜微风催走春的身影,夏天的号角已奏鸣。虽然从区域、气温上讲,立夏并不一定就是夏天的开始。但在我国农历的气节上,就是夏天了。

01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什么是蝼蝈?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法称蝼蝈是一种昆虫,又名蝼蛄,其鸣叫声是由翅膀互相摩擦而发出的,而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立夏鸣叫的据说是一种黑褐色的蛙,因感知到夏意,在田间鸣叫。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善于钻地和疏通土壤的益虫。由于它们久居地下,对地温变化特别敏感。蚯蚓出来活动,说明气温和地温都已经上升到位,也是夏天到来最明显的信号。

三候王瓜生

王瓜属于葫芦科,泛指藤蔓类植物。在立夏节气到来之际,王瓜伸展藤蔓,长出枝叶,开出花朵,这正是日照增加、气温上升、湿度增大到夏天临界点的表现。

02

立夏节气花

石榴

石榴的花期在4月到7月,可以从春天一直开到盛夏。相传张骞出使西域时将石榴引入中原。红色是属于夏天的颜色,满树火红的石榴花更预示了夏天的热烈。石榴花的花瓣不似桃花、杏花那般平展,而是有天然的褶皱,看上去犹如一团有生命的火焰。“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杜牧见佳人头戴石榴花,疑心它是否会点燃了美人的发髻,这番联想实在是有趣又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杜鹃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五片花瓣组成漏斗形状,花朵密集,颜色鲜红,开花时漫山遍野的烂漫。至于杜鹃花这个名字,则是由杜鹃鸟而来。杜鹃鸟又叫子规鸟,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为人谦逊,又十分爱民。杜宇在位期间,蜀国遭遇洪灾,大臣鳖灵治水有方,救下无数百姓的性命。杜宇自觉有愧于王位,认为鳖灵比自己更有治国之才,便主动禅位于他,自己归隐山林。在他离去这天,杜鹃鸟不停发出“子归!子归!”的悲鸣。后来,民间又传杜鹃鸟是杜宇的化身,它悲鸣时啼出的血染红了杜鹃花,也为杜鹃花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03

立夏习俗

时到立夏,各种自然景物正在向夏日过度,人们的生活也在与自然协调。人们会遵循一系列的习俗,以庆祝夏季的到来和祈求夏季的安康。

迎夏

立夏时节,适宜的温湿条件使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夏收作物有待收割,早稻急于插秧,农事活动进入繁忙期。农民们在田间忙得热火朝天。帝王在这天,要率领百官去南郊“迎夏”,祭祀司夏之神祝融,以祈求获得这一季谷粮满仓的大丰收。古时,举国上下对农耕都极为重视,因此“迎夏”仪式十分隆重。因祝融也是火神,为表达对他的尊崇,君臣一律要穿朱色礼服,佩戴朱色玉佩,车上插的旗子也全部都要是朱红色。

秤人

立夏颇为有趣的还有秤人习俗。“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古人在这天轮流称体重,看秤人大声报数并添上吉祥话。比如秤老人,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姑娘坐上去,便言“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酷暑之下,人们苦苦煎熬、不思饮食。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好在“贴秋膘”时补一补。

立夏斗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zhù)夏。”立夏当天,家家户户煮好鸡蛋鸭蛋,在冷水里浸上数分钟之后,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斗蛋时,蛋头对蛋头,蛋尾对蛋尾,相撞直到一方撞破壳为止,赢了的就是蛋王,输了的可以把蛋吃掉。

尝三鲜

立夏一般都在农历三月末四月初,天地始交,万物繁茂,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立夏见三鲜,三鲜各立门户,苋菜、蚕豆、笋子为“地三鲜”,樱桃、枇杷、梅子为“树三鲜”,河豚、银鱼、鲥鱼为“水三鲜”。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豌豆糕

到了夏季,没有胃口吃不下饭,还常常感到困乏,这种现象即为“苦夏”或“疰夏”。这时就需要清凉爽口的食物来开开胃,增加食欲。专门记载民国时期南京民俗的《金陵岁时记》里说:“立夏,使小儿骑坐门槛,啖豌豆糕,谓之不疰夏。”立夏这天,小孩子骑坐在门槛上吃豌豆糕,整个夏天就可以避免疰夏。豌豆糕传入京城后改名叫豌豆黄。

04

立夏养生

健脾除湿 补养肺肾

炎炎的夏日即将到来,夏天主令为暑、湿、汽,且常夹有火热之气。湿邪是夏天一大邪气,加上夏天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所以应经常服用健脾利湿之品。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白豆蔻、砂仁、茯苓、薏米、白术、莲子等。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因此还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以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低脂低盐 多维清淡

立夏时分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由于夏季炎热,出汗多,体内流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炎热的天气会影响人的食欲,因此,除了注意饮食清洁和多食清淡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还应适量地补充蛋白质。

宜食:番茄、黄瓜、青椒、冬瓜、香菇、苦瓜、绿豆、西瓜、杨梅、甜瓜、桃等。

忌食: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05

立夏诗词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人开篇用最通俗明白的语言,描绘出乡村初夏最常见的景象:立夏时节,梅雨绵绵,池塘青草,蛙声如鼓。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静静等候,下意识地拿起桌上的棋子轻轻地敲着,虽然这么小的动静,却也将桌上的灯花震落。诗人没有因为客人的失约而焦躁,在夜雨迷蒙的背景下,一切显得更加悠闲、坦然、平静。感谢这个夜晚的雨,阻隔了客人的脚步,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不眠之夜,并且有了这首诗。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闲雅而有生活情趣。“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薰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薰风,就是暖和的南风。这里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鲜明的立体感。“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而这响声并没有让她心生不快,可见初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女主人公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兴趣盎然的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立夏》

南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诗人先用象征手法,婉转道出夏天来了,春天走了的消息。“赤帜”代表红色,对应夏季。陆游用赤帜,既是对“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实写,又是对夏天来了的隐写。“泥新”对“花尽”,“巢燕闹”对“蜜蜂稀”,两组事物的强烈对比,将赤帜插、东君归的结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巨大的反差,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一个重要的节气,也在这些盛大的落花仪式中,顺着南风而来了。如果联想到自身的命运,这首诗的方向可能就会朝着“朝廷新人换旧人,年华容易把人抛”的伤感中去,但诗人并没有。因为夏天是一个使志无怒的季节。所以,陆游将自身的忧愁暂且搁置一边,继续感受季节的变化。“槐柳”对“帘栊”,“阴初密”与“暑尚微”亦是一组对比,这次对比流露出的是欢喜,扭转了上一句的感伤之情。最后,写太阳西沉,诗人畅快地洗完澡,将夏天的衣服找出来,一件一件地试穿。这样可爱的陆游,也只有在立夏这个季节才能看到吧。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亲爱的读者,立夏节气来了,你们是不是也该为自己准备夏衣了呢。最后,祝愿大家身材不变,容颜依旧,开心度过每一个夏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节气丨小满: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5-21
北京时间5月20日20时59分将迎来小满节气
新华社 2024-05-18
立夏养生,尝“三鲜”忌“三事”
人民好医生 2024-05-08
玉渊潭公园开展“立夏”节气主题宣传活动
玉渊潭公园 2024-05-05
“立夏”逢雪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一夜“返冬”
中国新闻网 2024-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