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科普|影响心脏病的性、激素和社会条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17:00

两种心碎综合征的故事戏剧性地突出了男性和女性心脏的不同反应方式。但是,性别差异可能存在于心脏病的风险、进展、治疗和转归中——有时很明显,有时则更微妙。它们首先源于决定生理性别的X和Y染色体,那里不是空白地带,而是带有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的遗传标记。性别差异被激素的起伏维持和放大,在出生前的子宫里如此,在青春期的激增期和年老时的衰退期亦然。两性之间的差异会被社会施加的不同压力,以及对性别相关行为的看法微调。这些社会期望和诠释又反过来与基因和激素共享的生物基础密切相关。这是一张有待解开的复杂网络, 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推断。我们需要看看,存在哪些确凿的证据。

先看事实。女性在年轻时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小。……年轻或中年女性与同年龄组的男性相比,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不到后者的1/2。65 岁以后,女性的发病率上升得更快,与男性的差距开始缩小。在非常年长的人群当中,女性与男性的风险比率几乎相等;但也要考虑到,许多本来会在这个年龄组中、易患心脏病的男性,实际上已经死亡了。女性往往被诊断得较慢,治疗效果也较差;为打通堵塞的血管而植入的支架更少,出院时服用的推荐药物也更少。 实验室研究中开发药物时使用的是雄性小鼠, 然后在临床试验中主要用男性受试者进行测试,因而这些药物往往对女性不起作用(或需要的剂量有极大不同)。

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人数比较平均。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水肿、呼吸困难和疲倦;在心脏或血管受到多种损害后发病,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剧增。21世纪初,男性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约30%),而在2012—2015年,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死亡率几乎相同,主要是因为男性的生存率提高了。女性患者往往被诊断得较晚,诊断后存活的时间也较短。典型的男性心力衰竭模式是心脏收缩不良,这通常与心肌受损有关。然而,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心脏正常收缩但僵硬的情况,因此在两次心跳间隙不能很好地放松。这被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主要是由小血管的变化,以及心肌的纤维化造成的。(另外,心脏病发作时,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心脏小血管的血流问题,而不是单根大血管的严重堵塞。)通常,HFpEF与糖尿病和肥胖有关。所有这些差异从何而来?是我们的基因所奠定的模式,还是激素波动的终身差异?抑或是性别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
得了心脏病,我还能运动吗?
人卫健康 2024-05-03
最新研究:“减肥神药”Wegovy对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效
财联社 2024-04-07
有一双粗壮的大腿 好处可不止一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有一双粗壮的大腿 好处可不止一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巨头押注 AI心脏超声 有哪些应用场景
第一财经 2023-02-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