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扭住牛鼻子 “加出”高质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07:11
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搞产业,北京要做菜心,不要做白菜帮子。——习近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是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为“药方”来根治大城市病。十年来,北京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超大城市治理,在实践中逐渐明确大城之治的有效路径。

这条路径的根本,就在于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舍去了聚集资源求增长,得到了提质增效大发展;舍去了“大而全”,得到了“高精尖”;舍去了一亩三分地,得到了协同发展大格局。实践证明,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是十年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法宝”。在“舍”与“得”中回望十年深刻转型,北京到底增加了什么?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深入企业、小区进行采访。

增加“白菜心产业”构建“高精尖”经济

位于昌平区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也被誉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灯塔工厂”。在这里,偌大的厂房里,看不到工人来往,只有机器轰鸣和流水线的繁忙……

十年疏整促,北京舍的是非首都功能,得的是崭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通过“腾笼换鸟”,北京舍掉“白菜帮子”,得到了“白菜心”——增加了高精尖、专精特新产业,构建起“高精尖”为主的经济体系,打造了北京发展新高地。

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十年来,北京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拔节生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培育和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4家,较2022年末增加12家。以海淀区为例,疏整促以来“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10月,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764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2家,独角兽企业51家。

通过“腾笼换鸟”,不少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疏解就是一个典型。1998年创办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曾是大红门地区45家服装批发市场之一。2021年10月底腾退关停后,这里变成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成为南中轴地区规划实施的重要一环、南中轴地区建设先导区的标杆性项目。走进科技园,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和古铜色的格栅在阳光下交错呼应,超大的采光中庭从一层贯穿七层。根据规划,园区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带动整个大红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前门东区的西打磨厂街修缮完成后,引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平台机构,为老城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原本是三元食品乳品一厂,2015年后成功转型,成为文化创意和前沿科技的创新型园区。

留白增绿增加百姓舒适感

位于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的松榆里公园,始建于1993年,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区。2023年,潘家园街道将紧邻公园中心广场东侧和公园东南角的闲置场地进行功能升级,有效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各年龄层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区。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移步换景……这些老百姓曾经梦想的场景如今全部变成了现实。自“疏整促”专项行动以来,北京拓展多元“增绿路径”,以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城市森林、滨河步道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城区绿色空间,织补城市生态肌理,城区街巷或腾退还绿,或疏解建绿,或见缝插绿,还绿于民、以绿惠民,让绿色成为了首都的鲜明底色,也用“触手可及”的绿地点亮了百姓生活。

截至2022年,全市已实现“留白增绿”8844.2公顷,相当于新建了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截至2023年初,北京拥有城市休闲公园、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等各类公园1050个。

通过“留白增绿”,老百姓的舒适感明显增加。2021年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完工,寸土寸金的平安里地铁站西北口新增了一个口袋公园,老百姓终于有了遛弯儿的地方。丰台区南苑西路大悦春风里南侧和新宫东路南侧,曾经约1200平方米的两处“荒角”,修整一新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植物园”。

2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是在拆除腾退30余家砂石料场、废品回收站的地块上建起,贯穿“生态、生活、生机”理念,成为首都生态环境建设“金名片”。位于大兴区黄村镇的狼垡城市森林公园,原为北京最大的物流及工业大院聚集区,生态环境较差,景观界面单一、缺少特色。2019年5月开始腾退后,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建成为精品城市森林公园。

小区改造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十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有序进行,不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就是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的一项具体举措。

“这些健身器材都是新添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过来玩儿,我们也能抽空过来做做运动,街里街坊的大家还能聚在一起聊聊天,真不错!”华威北里社区居民吕女士提到的健身广场正是本市社区更新改造的一个项目, 45号楼前原来的车棚拆除周边围墙后,社区对这里重新进行了地面硬化,并划分为自行车棚和健身广场两部分,一下子解决了自行车乱停放和居民缺乏活动区域两个难题。

北京市住建委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北京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新完工183个。除了大开大合的改造,北京还同时开展了大量小修小补的工程,由此增加了大量休闲空间,并让老百姓实现了“休而有闲”“闲而可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2021年,朝阳区东湖街道腾出六处社区配套用房,两两组合建设了三家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特色养老服务,让闲下来的老年人有了能放松的地方。北太平庄街道通过改造旧车棚、增设停车位、廊架补绿化、树下增座椅等方式,将3号楼前狭窄凌乱的场地变成可遛弯儿可闲聊的“咱家小院儿”。

花园路街道通过对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为居民打造了开阔的花园小广场,这里不仅有橘色的弧形凉亭,还增设了彩色塑胶步道和儿童滑梯,营造出一片悠闲的场景,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打出组合拳 “除得”高效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依靠主心骨 “乘就”治理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大城之治的北京算法 | 明确舍与得 “减来”新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北京丰台:加快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打造南中轴科技新引擎 大红门数智产业大厦正式揭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