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新时代画卷)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02-11 19: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1707600158042_1.jpg

河北省青县“哈哈腔”传承示范基地,青少年学员在练习表演“哈哈腔”。 苑立伟摄(人民视觉)

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北京市永定河西岸的琉璃渠村,由北京市琉璃制品厂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外亮相,百年窑火又重燃;山东省莒县的莒国古城,莒县过门笺等非遗技艺“圈粉”无数的同时,还带来了很高的经济价值。

传统戏剧后继有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北青县“哈哈腔”、江苏泗洪“泗州戏”……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们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取经,老唱段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景德镇,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炉窑火,延烧千年;一盏美器,传承有序。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老一辈手艺人手中接过非遗技艺的接力棒,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在集市上,数万名在校大学生及来自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将非遗元素融入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中,摆摊出售,吸引游人驻足;在网络上,他们将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展示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收获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这股青春力量。依托相关高校、各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企业,多地创新多种方式传承非遗: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参加研修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加大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发现和培育力度,建立灵活多样、可持续的传承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当下,青春力量正以不同方式,感受非遗魅力、释放创意活力,以创新之心坚守传承之道。

文/记者  智春丽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青创北京·科技赋能非遗传承”第三期火花青年科学思想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中国非遗传承“她力量”海外圈粉
中国新闻网 2024-03-09
“90后”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3-12-30
青春北京文化志愿者助力京津冀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成功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燕京八绝传承人收徒 赓续非遗传承根脉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 2023-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