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包括水下不可移动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20:08

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至今,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矛盾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掌握北京市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 

2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计划用时三年左右,全面廓清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内容包括开展北京市域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1949年以后,北京市已开展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其中,一普从1956年开始,历时4年,共普查8060处不可移动文物;二普从1983年开始,历时5年,共普查7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三普从2007年开始,历时5年,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经过前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257处。

为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北京市已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建立文物资源目录及数据库、健全名录公布体系、构建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培养锻炼专业人员等八项任务。其中,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普查机构、学习掌握技术标准和规范、参加并组织培训以及指导开展试点工作。

2月6日,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按照会议要求,北京市已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23个部门。各区也已参照市级普查机构组成,正在积极推进组建区级普查机构。

而在前期,国家文物局已将东城区列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单位。根据工作要求,东城区以文物资源较为集中的前门区域为主要范围,组建工作队伍,开展现场踏勘,已完成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等2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现场调查,为后续北京市全面推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累了经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五大看点
新华社 2024-06-26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走进圆明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北京通州拉网式普查文物 宋庄发现数十座老粮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5
文物普查任务是什么?古文化遗址如何认定?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开班
华西都市报 2024-04-25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大幕拉开 安岳和通江入选 四川成为唯一有两个试点的省份
成都商报 2024-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