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废弃校舍变身厂房,回村里上班不香吗?小小服装厂带动超150名村民就业增收
扬子晚报 2024-02-02 11:36

固定、起针、拉线、缝制……缝纫机运转的“哒哒哒”声连续不断,不到半个小时,一件半成品的羽绒服就在潘燕的巧手下变成了成品。

2月1日,连云港市灌南县的最低温度降至-2℃,天空飘着小雪,但是新安镇公兴村东弘服饰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却暖意融融,100多名工人正专心赶制羽绒服。昔日村里的闲置校舍,如今已成为人来人往、机器飞转的富民厂房,村民在家门口上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仅能照顾到家中老人,还能供应一双儿女上学。”村民潘燕是一名熟练缝纫工,每天早上7点半,她从家里出发,只需要步行8分钟左右,就能到厂里上班,她每天能缝制50多件羽绒服。潘燕很珍惜现在的工作,是车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村民。

十年前,高中毕业的潘燕为多挣些钱,就前往苏州一家服装厂打工。随着父母年岁渐长,家里孩子也需要照顾,她很希望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听说老家的村里引进了服装厂,去年,潘燕回乡后毫不犹豫地成为东弘服装厂的工人。“现在每个月工资能拿到5000多元,和外面挣的差不多,今年孩子即将参加中考,下班后也能陪伴孩子,我很满足现在的工作。”潘燕满意地说。

从昔日“雁南飞”到现在“凤还巢”,在东弘服装厂,像潘燕这样返乡务工的村民就有20多名。过去由于村里没有企业,她们只有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现如今,她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家门口,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和潘燕同在一起上班的杨秀梅老人今年已经68岁,老人家告诉记者,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到厂里上班。她主要负责给每件服装称丝棉,工作强度不高,一个月下来,能有2600元左右的收入。老人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和记者聊着天,过去她和老伴除了家里种植几亩土地,农闲时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自从村里引进服装厂后,给很多村民带来就业赚钱的机会。

“我家靠这边很近,五六分钟就到了,我们早上七点半到这边上班,晚上六点半下班,中午厂里还供一顿饭,挺好的。”杨秀梅说道。

“没有致富项目,村民的口袋就没法鼓起来。”村党总支书记张飞介绍,公兴村现有4000多人口,20多户低保户,村民增收渠道少。这两年,通过盘活村里废弃校舍,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进服装厂。通过出租厂房,不仅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15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寒冬腊月室外滴水成冰,车间里却是热火朝天,幸福的歌声不时从车间里传出。“招标已经结束,春节过后,我们就启动二期厂房建设,项目建成后,村里近60%的劳动力都能在家门口就业。”看着忙碌的工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张飞信心满怀。

文/殷开军 相生年 孙荪 张凌飞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小小蘑菇撑起村民“致富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杉杉创始人郑永刚逝世!曾接手资不抵债服装厂,做成西服第一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12
甘肃武威春晖新村服务群众零距离共绘治理同心圆
法治日报 2022-11-27
云南镇雄:让易地搬迁群众乐享新生活
新华社 2022-10-26
视窗 | 黑龙江拜泉:村办工厂助增收
新华社 2022-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