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艺术|为“大写的戏剧”、为智性、为真理辩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14:00

20世纪80年代,巴迪欧受邀在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杂志《戏剧艺术》上不定期发表文章,因而得以以观众和作家的身份,长时段地书写戏剧的奇特之处与他对戏剧的深刻见解,并记录同时代导演、演员、布景师及作家所做的思考。这本《戏剧狂想曲》收录的正是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戏剧的精彩片段。

冷战背景下民众遭遇了普遍的精神危机,诸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巴迪欧看来,戏剧恰恰是一种见证时代、要求我们思考自身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进而给我们指明未来道路的重要方式。从80年代开始,古典主义的精英式戏剧已不再适用,所以巴迪欧倡导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他要求全民定期观看戏剧,但决不是那种轻松而浅显的小写的戏剧,而是精神高度集中,清醒地见证历史、传播思想,以此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揭露无知的丑陋面貌,使自己遭受真理之酷刑。

【图书简介】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 ),当代法国哲学家,曾任巴黎高师哲学教授,是当代世界与齐泽克、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曾师从阿尔都塞,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以《存在与事件》一书开创了“事件哲学”。他的代表作还包括《主体理论》《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等。

【译者简介】

黄婷,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法国文学与理论研究。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打造思政金课 让青少年爱上“真理的味道”
光明日报 2024-05-15
世界八大戏剧节艺术总监齐聚 阿那亚戏剧节:面向海边 坐享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话剧《浮士德》清华园重启 “哲学与戏剧原本就是一对CP”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赏读|黑暗时代的戏剧之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乌镇戏剧节:吟唱经典,叩问当下
梅生 2023-1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