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投身昌平建设,四名“清北”博士有话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3 08:11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领支撑。昌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些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博士,走入基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给城市增添发展活力与动力,成为昌平与高校之间校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资料图

昌平生物医药产业引来清华博士

“一年多前,我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小白’,现在已经是部门项目组负责人,努力的感觉很美好!”2022年,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毕业的赵尚君入职百济神州,成为了一名药物研发研究员,同部门同职位的彭琦,和赵尚君同年入职,两人在校时同专业,年龄也不相上下。这里还有5名一起来百济的“清华学霸”,他们既是校友,也是同事。

“上学时就知道昌平的生命科学园了,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配套齐全,园区不断有企业入驻,产学研结合很紧密。”说起对昌平的印象,赵尚君和彭琦给出了相同的回答。

虽在同部门,两姐妹负责着不同项目,并分别担任项目组负责人。赵尚君主要研究细胞层面新药物靶点的验证和新候选药物的效果验证,而彭琦则负责小分子药物的早期研究。“有时也会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彭琦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努力,两人的项目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不仅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对药物靶点的疗效也得到了验证。

北大博士愿当一颗螺丝钉

负责运营管理生命科学园的昌发展公司,是行业内知名的地产运营单位和母基金管理单位。在昌发展工作7年的郭爽,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的博士,科技金融板块投资总监是他现在的头衔。为什么选择昌平?在2021年举行的“英才聚昌”北京大学双选会的现场,郭爽将自己的经历讲给了在座的北大学子们。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郭爽说,昌平给了自己一个宽阔的发展空间,挑战和机会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他还告诉记者,昌平很早就是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双创氛围浓厚,连续举办六届的“昌聚杯”创新创业大赛,更让昌平这个首都城市发展新区迸发出双创活力,创业投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做优做强的信心更足。

7年的磨砺,让郭爽从最初的“行业小兵”,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经理人。目前,他完成了十个以上的基金、十个以上直投项目的投资工作,最终均投向区内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昌平区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知名度的多赢局面。而同时,他也见证了昌发展从新设立成长为业内有足够影响力的大企业,昌平产业也随之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昌平区域优势明显,机会多、发展快,选对了路,努力会更有意义,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条路,我甘愿当一颗螺丝钉,与昌平共成长。”郭爽说。

扎根街道为群众办实事

街面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浓厚,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烟火气……改造后的“昌盛小街”焕然一新。昌平区城南街道的“昌盛模式”让老百姓的幸福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忠曾是清华大学博士生。李建忠通过人才交流形式,从清华大学来到昌平,先后在南口镇、团区委、城南街道等机关单位任职。作为党政人才,10年间李建忠在基层不断历练稳步成长,不仅为昌平的基层服务、基层治理贡献了力量,也为深化校地融合、加速引才聚才树立了标杆。

人才需要在基层历练,基层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今年2月,我们在街道凉水河社区成立了全区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工作站,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畅通政策咨询、调解仲裁、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维权渠道。”李建忠说,“选择了基层,就要创新基层服务,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两会聚焦 | 昌平新发展如何实现先立后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1
昌平丨“解锁”培训资源整合 “打开新方式”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3-12-22
北京昌平团区委多措并举 高效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受降雪影响 北京昌平5条公交线路停运 临时调整区间线路16条
北京昌平 2023-12-15
昌平丨昌发展多家生态企业入选“2023年度第八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拟认定名单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3-1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