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谢好:吴冠中与丰子恺
作家联盟 2023-07-15 16:00

作者|谢好

首先声明,这绝不是一个美术史范畴的题目,本人也不是研究美术史方面的人,只是很喜欢这两位画家,觉得两人有些相似,因此胡乱地推介给各位。同样这是2023年的七月,也是认识相当幼稚的时期,各位可以参考我的经历以及出生年月,就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不要过多的指责。

我以为两个人在作品上无论是题材,画种以及意蕴上都相当丰厚,其次两个人几乎都是跨世纪的老先生,经历过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的人,由此丰富的人生阅历又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的底蕴。

首先说吴冠中的作品,他的作品丰富表现在不同的画种上,并丰富的运用不同画种之间的特点,又进行融合,改变了,传统中国画一种沉闷厚重,高耸的局面。我认为这是具有开创性的。

像这样一件作品,往往有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独有的韵致,像是一首短小的绝句,字数不多,但是给人一种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以及粉墙黛瓦的感觉,试问吴冠中之前的江南是否是这种感觉呢?但又有哪位画家独具慧眼能用这样简洁的手段表现出来呢。似乎没有。他们莫不讲究皴擦点染,勾勒描摹,给人一副模山范水的感觉。

当然这里面有种运用西洋美术提倡的光感和写实的理念,这是传统中国画所匮乏的,传统的中国画更倾向于画家内心的理想世界。桃花源,洞庭渔隐,山居读书,多半是这样的题材。注重一种哲学的形式性表达。在画面上描摹现实中看不到的理想世界,在里面生活的人都遵守儒家道德。

相较于丰子恺的画作,他具有典型的中国文人的特质,画面内容,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统摄,异彩纷呈。他的山水里面有大线条的皴擦,相较于传统山水画,没有那样精细,也初具规模,例如下面这张就是,这是抗战期间逃亡道贵州山区的时候,人们坐公交车上的情形。这种皴擦表现之下的贵州山川真有那种“十万大山”的感觉,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抗战的艰辛,往来不易。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翻译了唐诗宋词独有的韵致,寥寥数笔一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怅惘,一缕青烟平添一种惆怅。

表现孩子之间的顽皮,哥哥强把弟弟架在靠椅上模仿外面拉黄包车上的情形,分明看得出哥哥脸上的喜悦,以及被卡在车子里的弟弟的无助与痛苦,以及这副动荡年月的一次故友重逢的喜悦场景,真的很让人欢喜,不仅让人想到了杜甫的名句“访旧半为鬼”的伤心过往,以及当下“儿女忽成行”“新炊间黄粱”的片刻欢欣。丰子恺的画风温婉细腻,常常疗愈我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受伤的心。

我想与丰子恺的独特经历有关,现讲我本人了解到的他经历汇报如下:

他是浙江人,中学时代进入浙江第一师范求学,他的老师就有著名的弘一大师以及鲁迅和夏丏尊,这几位老师都对他的日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是弘一大师,弘一法师出家之前曾经在哪里执教,教授图画与音乐,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每每与弘一大师学习这两门艺术,每天中午都会抢着唯一的一架钢琴努力练习,我后来偶然间看到复旦大学的校歌作曲家就是丰子恺先生,就知道这是一位多么多才多艺的老艺术家了。跟弘一大师的私交也甚笃,弘一大师出家之后,丰子恺为他为老师五十岁生日作的五十副漫画,多是提醒世人珍惜爱护小动物的劝勉图画,慈悲的弘一大师很是欣喜,嘱咐他六十岁的时候再作六十副,七十岁时再作七十副,这样以此类推下去,丰子恺收到后满心欢喜,答应弘一大师说:“世寿所许,定遵师嘱。”甚至外界对弘一大师为什么出家而想不通的时候,丰子恺的回答可能是最能让人信服的一个,他说:“弘一大师他已经不能够在事业和艺术中寻求真正的解脱,只能希求于宗教获得心灵的安宁。”

等到抗战就是之后,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可能又要卷起内战,丰子恺内心极度痛苦,无法排遣,开明书店的老朋友邀请他去散散心,又回到了当时他的老师弘一大师居住的地方,看到了弘一大师每天用树枝漱口之后插在地上的地方已经有一颗小柳树,这时候有为先生交给他弘一大师当年的嘱托。他当即在附近租了三个月的房子进行绘制第二辑的《护生画集》,这本也是我常常看到一本画集,里面的慈悲胸怀,以及温暖的画风让人陷入其中。之后的岁月里他都会如期地完成老师的嘱托,即便是遭遇文革,他被打成牛鬼蛇神,依旧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这本画集。

夏丏尊,看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为很有意思的老先生了。他是一位议员,因不慕荣利,因此改名这个容易写错的名字,读音也音同“免尊”,您瞧瞧多有傲骨的一位先生。他将一生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当老师的时候没有教员管理宿舍,他主动担起这份责任,也翻译了一本《爱的教育》这一意大利的名著,它通过小学生的日记形式诠释了爱国和友善,但是销量不好,经过丰子恺的配图,发行量很大,立刻引发教育界的大轰动,

与鲁迅先生结缘是因为,当时的鲁迅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中学执教,讲授生物,有好奇的学生前来请教生理知识被当时的鲁迅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化解了,之后丰子恺学习外语受限,翻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书,由于鲁迅之前有翻译过,丰子恺觉得再翻译时如果与老师的文本有出入,可能会冲撞老师,由此登门拜访,鲁迅反而鼓励他不要有所顾及,大胆的去翻译,这样国人才能有机会了解到不同的面貌。

从这三个老师的交往中间可以看到丰子恺的周围都是一群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博闻强记的大学者,大艺术家。这些滋养给了他画的题材,思想,以及表现手法画风等等方面。

相较于吴冠中的生活轨迹,他更贴近于生活的本身体验,祖国的名山大川,例如,他钟爱各地的古树与大桥,每到一处先要问问当地人这里最老的树和哪儿有石桥。也曾冒着云雾和被蛇咬的风险去黄果树瀑布及进行写生。足迹也遍布国内外,他的言论也多涉及绘画艺术本身。

他主张艺术就是一种情绪的科学,因此他的画面往往点线面结合,用色清丽,给人一种刚刚睡醒那种眯着眼看到的朦朦胧胧意识很不清楚但是极富美感的感觉,整体富有节奏和韵律。

他往往语出惊人,抨击传统和画坛耆宿徐悲鸿,说“笔墨等于零”“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上一个鲁迅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徐悲鸿只是一个美盲,虽然一辈子画画。’诸如此类的言论给他招致很多议论。

我想这正是源于他作为艺术家的纯真的体现。他的贡献将是革命性的。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丰子恺:端阳忆旧
作家联盟 2024-06-10
赏读|丰子恺:人生处处是别离
作家联盟 2024-05-21
赏读|鲁迅:过年
作家联盟 2024-02-10
赏读|究竟是青春:鲁迅的留日七年(1902—190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赏读|丰子恺:做人得有点 “童心”
作家联盟 2023-12-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