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长城保护员发现“竹节炮” 或出自晚明时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07:41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市昌平区博物馆采访时发现了一件铁炮文物。据了解,这门铁炮是由昌平区长城保护员刘俊雷在去年7月发现,并花了近5个小时把它搬下山。据专家介绍,这门铁炮疑似明代“竹节炮”,丰富了长城文化带的实物遗存,对研究古代城寨防御以及明代地方军事装备具有重要价值。

就这门铁炮的历史渊源,北青报记者采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建博士,他著有《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等论文,曾对昌平区博物馆收藏的火炮进行调研。

张建介绍,通过观察,铁炮的炮管上有三道“加强箍”,用以提高炮管强度,因其形似竹节,也被俗称为“竹节炮”。在明代,这类火炮被称为百子铳或一窝蜂炮,与虎蹲炮形制相似。这门铁炮由生铁铸成,设计构造比较原始,使用霰弹,火力不会太强。

铁炮出自哪个朝代?张建通过其形制判断,这门铁炮出自晚明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日后能对其锈蚀进行技术处理,或许还能发现有价值的铭文,可为其断代提供帮助。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马刨泉村海拔约700米,发现铁炮的凤凰坨海拔将近1000米,是一处视野极佳的制高点,向东可俯瞰马刨泉村、向北能瞭望明长城要塞镇边城,但凤凰坨距离长城建筑并不近,火炮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张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这类火炮普遍装载到战车上,使用时置于地上打放,所以说其并非重型火炮,而是具备一定机动性的轻型火炮,发现火炮证明当地曾有军事活动,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的博物馆,这一类型的火炮比较常见。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一书记载,自公元14世纪中期明王朝建立,北方长期受游牧部落骚扰,东南沿海常遭受倭寇侵掠,因此明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国家武备,出现了我国火药火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清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发动了一系列讨伐战争,在统一全国、平定叛乱、镇压起义的战争中皆依赖火器,但在嘉庆朝以后,清王朝政治日益腐败,经济逐步衰退,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火器制造业随之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古代火器被近现代枪炮取代,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形成长城保护整体体系 保护员日巡10公里守护长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昌平区长城保护员发现明代铁炮 入藏昌平区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发现并保护明代“竹节炮” 长城保护员获嘉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耗费4个多小时 他将70斤重铁炮铁炮背下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长城保护员两次登顶凤凰坨 发现古旧铁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