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我在乡村当老师|刘慧芳:俩孩子刚满月,我就站上了讲台
齐鲁壹点 2022-05-03 12:30

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能让她放弃两次产假、舍下刚满月的孩子就站上了农村学校的讲台?

2013年的一个冬天,婆婆打电话给刘慧芳:“预产期到了,赶快请个产假。下午回来经过曹县,最好能先检查一下……”

拖着沉重的身子,站在讲台上的刘慧芳明显感到吃力,双腿肿胀得厉害,但她还是坚持上完了那堂课。赶去曹县检查,她的羊水指数仅有1.0cm(≤2cm为羊水过少),紧急之下通过剖腹产诞下第一个孩子。

上午还讲着课,下午女儿就出生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

因为前期劳累,生产后的刘慧芳身体很虚弱,但不过九天,她就出院了。其间学生家长们的短信不断。在山东单县韩集镇伊庄小学,刘慧芳班里的孩子即将小升初,家长们恳求“孩子满月后能不能给学生上节课”。

正值寒冬腊月天,刘慧芳知道知识对农村家庭的重要性,也知道家长把恳求说出口有多难,因此等女儿一满月,她就重新回到了课堂上。

从家到学校有130里地,利用大课间空档,刘慧芳就赶紧回家喂孩子,喂完再赶快骑车回来,不耽误后面的课堂。因为带着毕业班,晚上加班批改作业是常事儿,因此女儿10个月时就断了奶,这个“狠心的妈妈”把她留在了奶奶家。

在学校里,刘慧芳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最勤每周回家一趟,而每次回家都需要倒四趟车。因为对女儿的陪伴太少,周五晚上回到家,她一晚上都不怎么睡,就躺在孩子身边静静看着。一想到孩子发烧感冒、烫伤都不在身边,她的泪水就止不住的往下掉,心里愧疚得要命。眼看天快要亮了,不能让女儿看到自己,刘慧芳常常顶着星夜离开家。

当付出成为习惯,收获一定是自然。

刘慧芳虽然因生产晚来一个月,但班上的综合考评在全镇排名第三。第二学期冲进全镇第二名。再往后,她所在班里的综合考评,连续七年都是全镇第一。这个成绩惊艳到了领导和老师们,但刘慧芳清楚这瞩目成绩的背后到底要付出多少。

看到给孙女断奶,婆婆刚开始很不乐意,后来见儿媳不顾身体也要教学,就逐渐被那种拼劲儿打动了,还称她:你就是为教学而生的人。因此等刘慧芳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在她照例不休产假就上班的时候,婆婆也欣然接受了,还安慰她:走就行,不用挂念孩子。

“不能两全”的滋味,刘慧芳体会到了。一想起自己不管不顾的孩子,她总忍不住掉泪。流过泪后又会告诫自己: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努力把学生教好。因此,她就把更多时间留在了学生身上。

时间回溯到过去。大学毕业后,刘慧芳曾在青岛一所小学实习,校园里简陋的条件和她想象中相差太远。有次冒雨打饭,满地的泥泞路走起来“一踩一个坑”,即便再小心,还是把鞋跟粘住了。那时的她刚离开大学校园,也正值爱美的年纪,正当她站在雨中进退不得、心中尴尬的时候,一个学生主动帮刘慧芳把鞋捡了起来,并说了句:老师,我扶着您吧。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刘慧芳坚定了当老师的想法。不久之后的2011年9月,在通过教师编考试后,她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乡村教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来到韩集镇伊庄小学之后,本科学英语的刘慧芳没被安排到英语课堂,而是担任起了四年级数学老师。而此前由于缺老师,学校里的数学课已经停了一个多月。但对刘慧芳而言,迈出教学上的这一步非常难。

第一次来到课堂上,讲台下“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的学生们乱作一片,只见他们机械地拿着课本,课堂纪律和教学成绩一样差。目睹眼前景象的刘慧芳则像“被钉在了讲台上”。那堂课,她决定首先打开学生们的心扉,孩子们在讲台下聊天,讲台上的她则认真总结着聊天内容,课后又有针对性地制定好了下堂课的内容和计划。

因为是跨学科教学,刘慧芳总要付出比别人多的精力,才能摸索到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过去了,她愣是把这个在别人看来“很糟糕”的班级,从倒数第三名提到了全镇竞赛总评第二名的位置。2011-2013年,刘慧芳在依依不舍中送走了第一届毕业生。

只要周末有时间,总有毕了业的孩子到刘慧芳家里去。因为一个“情”字,她第一次放弃了免试进城的名额。六年后再遇到同样机会,很多人通常会作出选择,毕竟进城意味着交通的便利、教学设施的先进配备,以及和儿女相处时间的增多,但刘慧芳很“傻”,她想当年自己既然放弃了,如今和学生们感情更深,再也放不下了。

“当时想法很简单,要是优秀老师走了,农村孩子怎么办?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既然自己的孩子不能天天留在身边,流的泪就一定要值。”自从当了老师,刘慧芳自称把家当旅社,什么忙也帮不上,全靠婆婆顶着。“如果能表彰,我想给她颁发个‘中国好婆婆’。”

回家次数少,和孩子相处时间少,她害怕孩子有一天会怪自己,刘慧芳就给孩子写信。但反过头来又发现纯粹多此一举:孩子对妈妈的感情特别深。有时候她就在想,如果天天守在身边,自己很有可能溺爱孩子,那并不一定是好事。但无论怎样,她都希望一双儿女健康快乐长大。

刘慧芳的点滴付出,在学生身上有着最直接体现:有个毕业七八年的学生,高考后给她发消息称:是刘老师改变了我的数学,我上初中后数学一直很好,高考最有把握的也是数学;还有学生在中考结束后告诉刘慧芳,作文让写《最难忘的人》,我写的还是您……

学生的话很温暖,坚定了刘慧芳的信心。

“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走出去是全家人的光环……”在过去的10年间,刘慧芳对自家孩子付出太少,却把更多时间留给了别人家的孩子。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她有时会讲述外面的世界,也时常激励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期望孩子们成为那个能改变家庭命运的人。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站上“最高讲台”的浙江援藏女教师:把嘉黎当“家里”
中国新闻网 2024-01-03
作文|我们“捉弄”了老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90后乡村特岗教师贾慧茹:坚守这份良心的职业
中国青年报 2023-07-25
杜镇杰、张慧芳做客“京剧文化之旅·名家讲堂” 共话京剧传承与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8
从讲台下到讲台上 新手音乐教师如何迅速成长
音乐周报 2022-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