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有事儿,找咱村警!”他们在家门口帮群众办实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9 23:38

不管是噪声,还是异味,现在大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邻里之间因此引发的纠纷也并不在少数,如果不能及早解决,就可能会酿成更大的冲突。

一只大鹅引发邻里矛盾 村警及时化解纠纷

这是一起发生河南省新密市的邻里纠纷。当事人郭女士说,他们老两口之前也没养过鹅和鸡,不过孩子一片孝心,买回来了,他们就打算养养试试,并在大门口过道里靠着自家墙搭了个笼子。可没想到,养了没几天,就被邻居陈女士找上了门。

原来,陈女士觉得郭女士养的鹅一有人路过就会叫个不停,特别吵人,而且夏天味道也大,弄得人很心烦。但是,郭女士觉得,村里别人养鹅,人家邻居也没提出来什么意见,怎么自己养就不行呢?

两家人都认为自家没有错,矛盾越来越激烈,驻村民警周玉芳一听说这个事,就赶紧过来调解。

经过和两家初步沟通,周玉芳了解了双方的诉求。陈女士要求立即把鹅处理掉,一天也忍受不了了,郭女士则不同意处理掉大鹅。

经过沟通,郭女士表示可以处理掉大鹅。这时沟通的难点就到了陈女士这边,因为处理需要时间,民警周玉芳又跑到陈女士这边做工作。

经过紧张的沟通,双方算是达成了一致,10天之内把大鹅处理掉就行。

后来,经由村民代表讨论,养家禽这事写到了村规里,详细规定了应该怎么养。

“我给民警妈妈理发” 视频记录感人一幕

两家人的矛盾能在民警周玉芳的劝说中很快化解,其实,主要源于村民们对周玉芳的信任。2017年,周玉芳作为一村一警工作的驻村民警来到高沟村,六个月的时间,她跑遍了全村一千多户人家。

就在这六个月的第一次走访中,周玉芳和一个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今年5月12日母亲节,男孩小润试着帮周玉芳理发,家庭监控记录下的画面。

原来,小润七岁那年,父亲因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这让他幼小的心灵不知道何去何从。

这件事被走访的周玉芳知道后,周玉芳就成了小润的半个妈妈,去学校,来家里,时不时就要来看看小润。

在小润的爷爷奶奶看来,小润很听周玉芳的话。

如今,小润逐渐长大,也越来越懂事,前不久,还怕爷爷奶奶岁数大了磕到碰到,给家里装上了安防装置。这次,想到周玉芳这么多年对他的关心,小润偷偷学了一点理发,想用这种方式来感谢周阿姨。

想村民之所想 与村民像家人一般相处

其实,周玉芳这样的民警并不少见,同样在新密市,离市区最远的一个村子范堂沟村里,民警张战亭也是与村民像家人一般相处。

2017年底的时候,张战亭在入户走访的时候,老乡从屋里给他端出来一碗煮熟的柴鸡蛋往他手里递。张战亭看到柴鸡蛋赶忙推脱不要,说老乡们喂个鸡下个蛋不容易,换点钱更好,老乡说换啥钱,人老了去集市不方便不好卖出去。

就这样,张战亭在入户走访的时候特意留心谁家养的有柴鸡,老张家的、老杨家的、老牛家的,他都记到小本本上,等他们攒够了就帮老乡们把鸡蛋带出大山。

七年来,张战亭已经不记得帮老乡卖了多少鸡蛋,但是和村民打成一片,很多治安工作也都非常利于开展。

村子不大,但老人居多,因为关系相处融洽,不管是办理户政业务,还是治安纠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找张战亭。

像周玉芳、张战亭这样的驻村民警,在河南省各个村子都有,也就是一村一警,目的是破解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村治安复杂、防范薄弱以及警力不足等造成的农村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部分机关民警投放到农村,提高农村地区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如今,“一村一警”制度已经在全国推广。根据公安部的要求,2025年底前,公安机关要实现“一村一警”的全面覆盖,在家门口帮群众办实事,深入到农村村居、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引导群众消除隔阂、化解矛盾。

文/记者 张李彬 常杨 邹其元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家门口安装可视门铃是否侵犯邻居隐私?法院这样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1
食堂+1、书店+1 雄安新区家门口的宜居设施又上新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6
“数”点看法!2023年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怎么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0
往返于港口之间护航“黄金水道” 看他们“海上春运”日常
央视新闻 2024-02-22
跨海电网首次“体检”怎么做?他们在380米高空“走钢丝”
央视新闻 2024-0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