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抗疫最美家庭用坚守演绎家国情怀
人民公安报 2020-08-07 09:07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对于有些人来说,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诚信念;最感人的不是朝朝暮暮,而是以身许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省虞城县公安局利民派出所副所长李臣民就这样诠释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家国情怀,他和妻子、儿子“警医”一家,勇做“逆行者”,一起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

5月15日,在全国妇联举行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中,李臣民家庭荣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52岁老民警“逆行”而上

从参警起,李臣民就在虞城县公安局利民派出所扎根了。就像派出所的名字一样,他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从未改变,辖区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

基层派出所工作繁杂琐碎,他平时很少回家,一到节假日就更忙,每年春节的团圆饭都成了奢望。

今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李臣民正在所里处理警情,接到了小儿子打来的电话:“爸爸,明天是我的生日,你可别忘了呀!我要大蛋糕,还有玩具枪……”“好好好,爸爸明天陪你过……”李臣民连声应答。

刚挂断儿子的电话,李臣民的手机就接到一条信息:“取消一切休假,全员抗击疫情。”他心里一沉,没有吃惊,只是明白,小儿子这个生日自己又要失约了。接到命令后,李臣民立即给妻子打电话:“我们所是基层一线,我是共产党员,这时候可不能掉链子,恐怕又要错过儿子的生日了。”妻子二话没说,嘱咐他:“做好防护,保重身体!”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李臣民立即专心投入到工作中。

因为坚守而离别,相见只待花开时。这是52岁的老民警李臣民在战“疫”之初,与同样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医生的妻子共同的约定。

那时正值春节,寒风刺骨的早上,李臣民揣上几个包子就下乡了。哪儿有疫情就上哪儿,他指导乡村干部对出入村庄人员测量体温和登记信息,宣传抗疫的决心和措施,讲解地方党委、政府防控要求,动员辖区群众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李臣民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

有的村民通情达理,听得进民警的宣传和劝说,主动居家不出门;有的村民不理解,赶上过节就想串个亲戚、扎个堆儿喝两杯酒,在村头的卡点上吵吵闹闹,对测量体温和登记信息十分抵触,对民警苦口婆心的宣传和劝导更是置若罔闻;有的村民的亲戚从外地来了,不报告也不隔离;还有的村民恐惧疫情,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面对这些情况,李臣民就挨家挨户动员宣传、排查走访,上门一次不行就上门两次,嘴皮子磨破了,鞋底也磨平了,一天下来口罩把脸上勒出深深的沟,说话说得嗓子嘶哑,可工作一点也没落下。

李臣民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的都是工作要点和回访记录。饿了啃一口凉包子,老胃病犯了,他就蹲在路边歇会儿。就这样,他带领民警把抗疫工作做得非常扎实,一忙就是30多天,共排查出从疫区返乡人员17名,妥善安排了隔离观察;参与处置涉疫警情8起,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2名。

这个两鬓花白的老民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犹豫退缩,为了人民的健康安宁,筑牢了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他的心里只有忠诚与责任,无暇顾及幼子和家人。

白衣天使演绎伉俪同行

与李臣民共同战“疫”的,还有他的妻子张丽和儿子李胜然。张丽是虞城县人民医院西药房医师,李胜然是虞城县站集镇卫生院医生,母子二人都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高风险岗位。

疫情发生后,虞城县人民医院成为商丘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身为西药房医师,张丽本来不用到发热门诊工作,可作为退伍军人,她主动请战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发热门诊去值班。医院领导劝她:你的丈夫和大儿子都在抗疫一线,家中还有6岁的小儿子和80多岁的婆婆,你就不要到发热门诊值班了。张丽却说:我是退伍军人,疫情当前,怎么能落后?我必须冲上去!她把小儿子托付给婆婆,1月26日就赶到医院报到,连续多日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作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是最危险的一线。每天早上就是一天战斗的开始,张丽认真消毒后,穿好防护服就开始近距离接触每一个发热病人。

疫情发生初期,大家对新冠肺炎既不了解又十分忌惮,一旦发热自己也很惶恐,周围的人避之不及。张丽没有丝毫犹豫,一丝不苟地对发热病人测量体温、甄别处置。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要连续工作10天,然后在医院进行隔离观察,这样将近一个月不能回家。她心中不免牵挂婆婆和小儿子,家人也十分担心每天都面对高风险的她。每当通电话的时候,张丽就安慰家人说:危险时刻总要有人先上,那就我来吧,要是不能及时控制住疫情,大家都会面临危险。我会做好防护的,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啊!

大年初二,李臣民的小儿子既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新玩具,只有87岁的奶奶陪着。奶奶拿来一个大馒头,在上面插上一根竹签说:今年我们祖孙俩吃个特殊的蛋糕吧,外面有新冠病毒,你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和病毒战斗呢。来,跟爸爸妈妈通过视频过个生日吧,等他们打赢了病毒回来再给你补上!就这样,一家人给孩子过了一个特殊的视频生日,乖巧懂事的小儿子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许下的愿望是:“希望新冠病毒早日被消灭,爸爸、妈妈和哥哥能回来给我补过一个生日,我在家会听奶奶的话,请爸爸妈妈放心工作。”看到视频那头懂事的孩子,李臣民和妻子忍不住红了眼眶。

家风是儿子抗疫的“翅膀”

疫情发生时,李臣民的大儿子李胜然刚到虞城县站集镇卫生院工作不到一个月,虽然工作时间短,但李胜然严谨好学,不仅秉承了父亲的家国情怀,也传承了母亲的医者仁心。他加班加点学习疫情防控处置步骤,以父母为榜样,主动请求到站集镇防疫的最前线——虞夏交界执勤点值班。这是虞城和夏邑两个县的交界点,两县群众来往密切,每天进出虞城的车辆和行人很多,李胜然每天都在这里登记信息、测量体温。

“请停车配合测量体温,请戴好口罩,请告诉我您从哪个地方来。”这样的话要重复无数次,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医用手套成了每天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东西。因为年轻,他经常让别的工作人员去休息吃饭,自己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饿了就吃碗泡面,李胜然30多天没离开过执勤点。

他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在不同岗位为人民而战,互相见不着,心却紧密连在一起。李臣民打电话问儿子:“刚参加工作,就遇到这么大的疫情和考验,天天都有可能感染病毒,你怕不怕?”李胜然说:“爸爸,你放心吧!从小你教育我要勇敢,长大后要为人民作贡献,现在就是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们年轻人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战‘疫’!”听到儿子的回答,李臣民欣慰地笑了。

就这样,李臣民一家人变成了“四地分居”,老母亲老当益壮,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也成了支持前线的坚强后盾。一家人只能晚上通过手机视频连线互致问候:“你们在外边要注意防护,照顾好身体。”“小宝很乖,你们放心工作吧。”“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每次挂了视频电话,望着冬日的星空,李臣民都会思绪万千,母亲的理解支持,妻子的深明大义,大儿子的勇敢无畏,小儿子的懂事乖巧,让他既心疼又欣慰。但李臣民来不及多想,疲惫很快就让他睡着了。几个小时后,许多工作任务还等着他完成。他知道,这样的坚守才有意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个特殊的春节,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这个警医之家少了团聚的温馨,却增添了凝聚与牵挂。他们深知有国才有家,就像李臣民说的那样:“守住‘大家’,才有‘小家’,大家有初心、有信心、有雄心,就是战无不胜的铁军!”他们不是英雄胜似英雄,用行动默默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编辑/朱健勇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 | 一家三代戍边,塔吉克族人用忠诚书写爱国情怀
新华社 2023-09-14
朋友圈 | 慈父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7
Qnews|陪儿子减肥父亲瘦了60斤 当事人:现在努力让自己和孩子更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8
对话《人世间》“周爸”:即兴发挥,碰撞出“最后一晚”
人民网 2022-03-05
涉疫进口车厘子流入河南商丘虞城,相关人员请立即报备
央视新闻 2022-0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