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消协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这6条最突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12:45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等6大问题较为突出。

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排名最高。2023年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此外,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舆论认为,直播间内主播等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反映出其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态度。直播电商平台应尽到自我净化的责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筛查、屏蔽涉嫌欺诈、低俗的直播内容。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对违法违规主体加以惩治。要通过净化电商直播生态,让消费者在诚信环境中理性消费,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热点排名第二。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条条大路通电商”。打开一款APP时稍不留意就会跳转到另一款购物软件,导致网民只能“万分小心,就怕手抖”。

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此类“摇一摇”服务,但时至2023年底,平台类企业对于相关规定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舆论认为,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引流”,需建立在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之上,充分吸纳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采取诸如调整“摇一摇”广告的触发参数等措施改善服务体验,而不是任意妄为甚至采取侵权手段,引来消费者厌恶。

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排名第三。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用“生鲜灯”,引发舆论关注。12月初,市场上的商户大多将原本在档口悬挂的“生鲜灯”替换成了正常灯具,确保肉类生鲜商品“素颜”出镜,但也有消费者反馈称,一些商户采取给白炽灯“穿衣戴帽”等“伎俩”妄图“打擦边球”,给生鲜农产品“美颜”,侵犯消费者权益。

舆论呼吁,让“生鲜灯”绝迹,各方还应持续发力。农贸市场等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督促商户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惩违规使用“生鲜灯”欺骗消费者的商户,还要适时妥善回应社会各方关于如何界定合规灯具、明确变相擦边情形的舆论关切,以确保“禁令”落地见效,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对于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的吐槽,舆论呼吁,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部门需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以净化行业生态,影视从业者、平台方也应以责任意识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热点上,舆论认为,个别大学生在应对不合理餐具收费上的做法看似“小题大做”,但其反映出的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勇于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说“不”。这也给餐饮商户一个警醒,即在服务细节上更应体现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而不是为一点蝇头小利“遮遮掩掩”,在账单上“背刺”消费者;针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事件,舆论呼吁,消费者在买到假冒科研院校出品的商品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电商平台要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对冒用科研院校名义宣传的违规商家及时采取惩罚措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中消协发布“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中消协公布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泛滥的“摇一摇”跳转广告需认真治一治
工人日报 2024-01-22
“虚假比价”“广告泛滥”“诱导付费”……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央视新闻 2024-01-15
中消协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突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