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揭秘北京大气监测预报“黑科技”:织密空气监测网 分析组分溯源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09:36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赛区空气质量实现了“小时级”、“公里级”的精准预报,“1微克蓝”频频登上热搜、空气质量每日优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北京奇迹”。

奇迹的背后离不开北京大气监测“黑科技”的强大支撑。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地面上,北京还建成了多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公众最为熟悉的是3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近年来,逐步建成了由1000多个监测站点组成的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高密度网格化监测网,覆盖全市各街道乡镇。同时,北京还建立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化学成分监测网。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副主任王琴介绍,北京现有15个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站,用于开展PM2.5化学成分监测。“PM2.5中包含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碳组分、重金属元素等等数十种可监测化合物。这些化学组分的来源不同,在不同时段或不同污染过程中,各自占比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成分推断污染来源,有助于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制定及评估。”王琴举例说,一般在PM2.5化学成分中,含有少量来自土壤里的地壳元素,如硅元素、铝元素等。当遇到外来沙尘时,地壳元素的占比迅速攀升,导致PM2.5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监测这一变化,就可以计算出此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PM2.5浓度升高的贡献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打赢蓝天保卫战 科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
科技日报 2024-01-02
为什么上海一到冬天就阴霾笼罩?
疾控U健康 2023-12-28
36项措施护航“蓝天保卫战” 一文解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央视新闻 2023-12-08
老百姓身边的黑科技之大气——空气预报小时级 缘于“三维”黑科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北京建成“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网络 对大气污染物开展“CT扫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