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创新,应打破“橱窗式”展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8 10:46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生活中的活态传承。非遗旅游的创新也应打破“橱窗式”展示,将非遗融入情境体验。在江南学习蓝印花布制作,在岭南感受龙舟竞渡,这些深度互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的温度与智慧,远比简单观赏更能触动人心。
讲好非遗故事还需注入叙事灵魂与场景魅力。将杂技、皮影等非遗项目与沉浸式戏剧相结合,游客不再是台下的观众,而成为与表演者互动的“剧中人”;打造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的主题市集与游学路线,让游客在“赶集”与“行走”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一场深度的文化探寻,让非遗成为一种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生活。
非遗还需融入当代生活场景。非遗主题民宿将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居住需求结合;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纹样融入文创,进入日常生活。这种创新使非遗从被保护的“遗产”,蜕变为具有生命力的现代生活,获得了新价值。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绝非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成就的深度链接。当非遗通过旅游获得传承动力,旅游因非遗增添文化深度,我们也能在古今交汇处,见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妙共鸣,见证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时代光彩。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进博会规模为何再创新高
人民日报 2025-11-08
外卖“新国标”来了,送得安心也要吃得放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8
老戏骨的“戏”,为什么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人民日报 2025-10-15
中纪委机关报: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5-10-14
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发布,援非医生张军桥等69人上榜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广西升级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将形成郁江2025年第2号洪水
央视新闻 2025-10-07
中纪委机关报:不当“三拍”干部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5-09-18
大学作业,不能陷入“字数通胀”的内卷
光明网 2025-09-18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