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十堰|这里有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调水工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7 16:09

登丹江口大坝,瞰世纪工程的巍峨磅礴,望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北京中学生研学团走进位于湖北十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探访守护京津冀豫地区亿万群众饮水安全的战略支点。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途中的一句设想,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出发,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水下隧洞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丹江口水库已超额完成新一年度(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供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为年度计划的103%,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近1.18亿群众。其中,来自丹江口的清泉碧水已经占据了北京日常用水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成为城市的“水安全生命线”。

△丹江口水库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北京中学生将沿着“水脉”来到水源地,登上丹江口大坝。1958年春天,中央正式批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十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云集鄂西北,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开山之作”,也是“五利俱全”的水利丰碑。

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达176.6米,水库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大坝地处汉江与其支流丹江的交汇处,坐落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这种天然的地理落差赋予了工程“居高临下、自流向北供水”的优势,让江水顺势流向华北平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自流输水”提供了关键自然条件。

登上大坝,研学团学生观赏“高峡出平湖”的壮美风景,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内核;走下大坝,学生探访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通过实物、模型、图文,了解大坝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原理及移民故事,感受大国国力与担当精神。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代代相传,每一滴水的背后,都是十堰320万“守井人”的奉献与坚守。北京学生将与十堰志愿者一道,保水护水节水,汇聚点滴之力,共筑碧水洪流之钢铁长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胡克青
校对/葛冬春

相关阅读
为什么选十堰|这里有总书记回信的殷殷嘱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7
首师大“星火班”圆满完成湖北十堰暑期社会实践
首师新青 2025-07-18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新华社 2024-12-11
南水北调水源地,一渠清水背后的生态保卫战
新京报 2024-12-11
水・缘 | 十年共护一库碧水,京堰协作为库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新闻广播 2024-12-11
图片故事丨丹江口库区的“守井人”
新华社 2024-12-11
南水北调水源地如何确保一泓清水 来看丹江口"空天地水"全方位保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1
南水北调移民故事:渔民成了护水员,荒山上建起橄榄园
新京报 2024-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