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阳光俱乐部》何以黯然失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7 09:05

2024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晓明凭借电影《阳光俱乐部》斩获影帝。这部由魏书钧执导的电影近日登陆院线后,却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上映一周票房不及千万元,与导演前作《河边的错误》的三亿多元票房相去甚远。与长片冷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黄晓明、贾樟柯主演的微短剧《阳光俱乐部前传》在短视频平台却收获了可观的播放量。

这部集结了黄晓明、陆小芬、祖峰、杨采钰等实力派演员,又有贾樟柯、廖凡倾情助阵,聚焦备受关注的残障与疾病议题的电影,何以在大银幕上黯然失色呢?

当魏书钧走出舒适区

《阳光俱乐部》讲述患有智力障碍的吴优(黄晓明饰)加入了一个名为“阳光俱乐部”的成功学组织,对俱乐部发起人蔡博士(贾樟柯饰)的心灵鸡汤深信不疑。在得知母亲身患癌症后,他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救治母亲。

从韩延的“生命三部曲”《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一起摇太阳》,到《小小的我》《不说话的爱》《独一无二》《震耳欲聋》等影片,近年来,疾病议题与生命思考是流行的电影主题。身体的受难、精神的困厄、现实的苦楚,最终都化作了心灵的疗愈。将《阳光俱乐部》放在这条创作脉络中,既能看到魏书钧探索新题材的野心,也能看到他对当下现实题材创作热点的追求。

魏书钧年少成名,导演之路十分顺遂。他的前三部长片《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接连入围戛纳,这是绝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年轻创作者难以企及的光鲜履历。与许多晦涩的文艺片相比,魏书钧的电影带有一种聪明的真诚与善于变通的自我省察意识。他喜欢用轻盈的口吻讲述沉重,在现实生活里添加一些自嘲、荒诞与戏谑的元素。

《阳光俱乐部》也带有许多魏书钧的作者印记。4∶3的画幅比例和有意营造的色调,延续了他对影像媒介的探索。蔡博士在俱乐部里激情演讲、作为医生的哥哥吴迪(祖峰饰)沉迷于逗弄鸡等许多带有荒诞意味的诙谐片段,以及对一家人露营情节的魔幻现实主义处理,都是魏书钧一贯的趣味。然而,就我的观影感受而言,一个本应直击心灵的生命故事,却始终未能打动人心,影片整体给人一种温吞、寡淡、空洞、乏力的感觉。

魏书钧此前的作品中,《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讲述的是熟悉的青春成长和影视圈故事。《河边的错误》虽在题材和类型上有所突破,但也有余华的原著作为基础。《阳光俱乐部》则明显体现出当一位年轻导演走出舒适区,去独自处理并不熟悉的题材时,所暴露出的人生经验不足。

将苦难简化为心灵鸡汤

这种人生经验的不足,首先体现在影片描画的生活状态虚浮失真。吴优一家居住的独门独院别墅,为了引入阳光可以随意打通;蔡博士一边推销成功学,一边号召大家保护生态;保安与吴优、晓雪三人因为车位而产生微妙的情感联系。类似这些情节,感觉都出自物质条件优渥、不解人间疾苦的编剧之手,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

生活经验不足,还导致片中的人物从主角到配角都显得有些单薄且符号化。黄晓明尽管在外形上做出了牺牲,但角色内在的复杂性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多数场景中,吴优的智力障碍仅停留于外在行为的浅表呈现:说话时的口齿不清、遇事时的执拗天真、执行救母计划时的憨态可掬等等。这些标签化的表现,既没有深入挖掘心智障碍群体的恐惧、孤独与对爱的渴求,也没能展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真实困境。

哥哥吴迪的焦虑、母亲沈丽萍(陆小芬饰)的隐忍,也都停留在表面,缺乏令人信服的心理动机。陆小芬无疑是优秀的演员,但她的表演和口音放在这部影片里却显得格格不入。母子三人好像处在三个图层,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至于保安、晓雪、林立等角色,更显得“工具人”属性十足。例如,晓雪为何会费尽心力地帮助吴优寻找他母亲失联几十年的恋人,难道只是为了报答他帮她预留车位吗?显然,影片对这种情感关系的铺垫是不够充分的。

母亲被确诊癌症后,影片的叙事重心并未放在疾病对家庭的冲击上。创作者将治愈的希望寄托于吴优信奉的成功学鸡汤与一系列荒诞行为。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四处求医的不易、长期照护的疲惫等普通人可能面对的真实困境,在影片中均被巧妙地回避了。这种处理方式,剥离了疾病背后的现实重量,将关乎生死的苦难简化为一场心灵鸡汤的实践展演。这让疾病在影片中更像是一个叙事的道具,而非真正需要直面的人生课题。

生命故事变得隔靴搔痒

影片的空洞感,还源于对“阳光俱乐部”这一核心设定的粗浅描画上。这个信奉“让阳光照进心房”等心灵鸡汤的成功学组织,本应成为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揭示投机者如何利用个体焦虑去牟利,但影片却多停留在展示口号本身的荒诞性上,并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倒是贾樟柯带着山西口音的爆笑演绎,让人感受到他由衷地享受和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

影片的结尾是一个固定长镜头:开阔的林间长路上,吴优从远处走来,背景音乐是《Don’t Worry,Be Happy》的歌声。然而,在这个略显敷衍的片段里,我们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慰藉与面对生死的超然,只体会到一种与真实苦难脱节的轻浮。

《阳光俱乐部》说明当导演热衷于嫁接个人趣味与市场热点,却忽视了对题材本身的深入调研与情感投入时,生命故事就会变得隔靴搔痒。或许,对魏书钧而言,急需的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触摸真实的生活。毕竟,现实题材从无捷径。所以,不妨学学贾樟柯对待微短剧和表演的方式:放下艺术家的身段,以开阔、豁达、松弛的心境去体验各异的人生片段。

文/李宁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阳光俱乐部》进校园 黄晓明:能解决焦虑和压力的只有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5
《阳光俱乐部》定档 黄晓明增重30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0
黄晓明褪去“霸总”标签 增重30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8
贺电“暴露”黄晓明单位:上影演员剧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黄晓明获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奖 为角色增重30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聚焦上影节|​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今日举行 上海电影节“首映率”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艺”起归来|2023中国电影:花最少的钱,拍出高质量的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推手”马可·穆勒:做中国电影的同路人 我会“永远在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