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漆器:方寸之间 是匠人与光阴的长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6 08:50

展览: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

展期:2025.9.26-11.23

地点:上海博物馆

对于漆器,我们常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漆器家具、茶盘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陌生,则源于我们很少像欣赏玉器、瓷器那样,细细品味其美。或者说,漆器从没有在艺术审美上得到足够的重视。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足以改变我们以往对漆器的认知。百余件宋元明漆器珍品,以流存日本的传世珍品为主体,有日本名寺所藏宝物与《御道具账》著录之器,更有作为日本重要文化遗产的国之重宝。同时,来自国内博物馆的晚唐至五代螺钿名品,以及目前仅见于史籍记载或近年出土的宋代佳作,作为“第一手材料”也一同展出。金秋之季,当奈良国立博物馆的正仓院唐物展大热之时,不出国门,我们就可以一睹漆器在宋元明时期的辉光潋滟、灼灼热烈。

素髹

一色成器的平素之美

展览分为“素影清晖”“重芳叠绮”“金镂华章”“焕彩凝萃”“尘封古韵”“归去来兮”六个单元。前四单元集中展现了中国宋元明时期漆器的精湛工艺——素髹(xiū)、雕漆、戗(qiāng)金、螺钿,勾勒出一条从单色到多色,从单一材质到多种材质结合的审美演变之路。五、六单元重点展示中国出土漆器,以及目前仅存的中国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的两个最早抄本——蒹葭堂本和德川本。因原著已佚,抄本尤为珍贵。

谈及漆器,离不开“髹漆”一词。“髹”指以天然漆料涂刷器物胎体,每层薄如发丝,厚度单位以微米计,髹涂后入荫房阴干数日。历经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复髹涂,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才能积淀出丰腴温润的质感。

剔红葡萄纹圆盘 明代

素髹的“素”,指在漆器表面不饰纹样、不求华彩,只追求黑或朱等单一漆色以及器物的形制之美。就像不施粉黛的素颜女子,从内散发出的天然本真之美。宋元素髹逸品,因“薄而坚的胎体、微妙的曲线和尖锐的棱线”备受赞誉。这种美学趣味,既受到同时代金属器与陶瓷的影响,也离不开高超的薄胎制作工艺。技艺与艺术相辅相成,在漆器含蓄透亮、温润深邃的表层下,将东方“大道至简”的哲思蕴含在静谧底色的深处。 

黑漆螺钿柳枝禽图大圆盒 明代

雕漆

以刀刻漆的立体诗篇

与多数干燥材料不同,天然漆作为树脂材料,干燥后形成的固化漆膜具有稳定的可塑性。经层层髹涂,形成的漆层厚度为匠人提供了足够的雕刻空间。一个个立体浮雕在匠人的巧思和高超技艺下,在一次次刻刀与大漆的互动中最终浮现出来。因髹漆颜色与组合方式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等单色髹漆,以及剔犀、剔彩等组合髹漆。

剔犀心形卷云纹圆盘 南宋

宋、元雕漆多以单一颜色为主,剔红是其中最炽烈的呈现。以朱漆为材,将拓印图样转移到胎体,再施以雕刻,刀刃起落间,纹路显现,花瓣层叠,人物栩栩如生。这样的工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精雕细琢,误差细不及发。展览集中呈现了南宋剔红凤凰牡丹纹长方盒、南宋剔黑楼阁人物图圆盘等漆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其中,剔红葡萄纹圆盘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盘中三串葡萄熟得正透,局部施以近圆雕般的高浮雕技法,葡萄呼之欲出。这种工艺颇为罕见,为明早期雕漆的代表作。

剔犀,堪称雕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黑漆与朱漆层层交叠,匠人运斜刀剔刻纹饰,断面处漆色流转、灿然成纹,尽显宋人简而不减、含蓄中见深意的审美品味。其纹饰多是抽象化的卷草纹与云纹,朱玄流转如犀角肌理,故名 “剔犀”。令人称奇的是,在漆器制作的最后一步,匠人常常不借助任何工具,仅以双手反复推光打磨,使漆器散发出湿润如玉、光华内敛的气质。

戗金

以金为线的工笔画

戗金,是一门在漆面上雕刻光芒的艺术。制作极尽精微:工匠先将图样转印于漆面,再执戗金刀,于漆面上錾刻出纤密凹槽,填入胶或漆,并粘贴金箔。金线如星轨镶嵌于玄漆之上,交织出璀璨的星夜图——金丝精微,绚烂流烁。戗金工艺于宋至明期间盛行,日本有传世带铭文漆器为证。

填漆,同样先在漆器表面雕刻纹样,之后不施金箔而填入色漆,以色赋形。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戗金彩漆器尤为瞩目,此技法同时结合上面两种工艺——以戗金勾勒轮廓,辅以填漆或彩漆。戗金彩漆似工笔画,金线为骨,彩漆为肉,既有勾边又有填色,形色兼备,华美之极,仿若一首金色线条与彩漆的视觉交响乐。

螺钿

以贝为色的灿烂之美

“焕彩凝萃”单元是此次展览最为吸睛之处。这些方寸之器,流光溢彩,在漆面沉静的底色下,螺钿工艺呈现出“以贝为色、以光为魂”的独特魅力。匠人将贝壳内壁的珍珠层嵌于漆器表面,髹漆暗色调的温润与贝母的幻彩流光相得益彰——暗的暗下去,亮的亮起来,灿烂又深沉,张扬又内敛。

黑漆螺钿人物图小柜及细节 明代

元代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以黑漆为底,螺钿饰五爪巨龙盘踞中心,在汹涌海涛间追逐火焰珠。以青白、红、绿色贝覆眼颌,绿鳞红鳍饰龙身。尤以纤如发丝的贝片表现翻滚的巨浪为精彩绝伦之处,海浪烘托了龙的雄健身姿,属元代螺钿杰作。

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 元代

元代黑漆螺钿广寒宫图圆盒,盖面描绘西王母神话故事。图像正中的玉兔正为西王母捣制长生不老药。左下方的蟾蜍吞吐仙气,自下而上斜穿画面。右侧为周穆王率众至昆仑山,左侧西王母率乐班出迎。贝片细密、贝色瑰丽,属元代螺钿上品。

明代黑漆螺钿柳枝禽鸟图大圆盒,盖面图像令人联想到瓷器上的“满池娇”纹样,静水之上的禽鸟,或嬉戏或游弋,或梳羽或飞翔,池边柳枝随风摇曳,如同一幅写生花鸟画定格于漆面。平静祥和之气扑面而来,属明代漆艺精品。

剔犀心形卷云纹柄团扇 南宋

漆器,是一门以时间雕琢的艺术。天然大漆在层层髹涂中,沉淀出温润、坚韧而沉静的气质,匠人更以巧思打破材料边界,将漆、贝、金等集于一身。“百里千刀一斤漆”——漆农翻山越岭,千次割取,方得一斤漆。这不仅是一项耗时、耗力、耗材的工艺,更是以匠心、耐心、热爱,来对抗时间的艺术。

方寸之间,凝结的是匠人与光阴的长谈。这源自东方大漆的智慧,如一抹惊鸿,在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芳菲永续。

文/孙白丁

图源/上海博物馆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求新知|金银平脱:唐朝的“高级定制”
北京青年报 2025-10-29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福建厦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04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宫廷艺术与文人范式特展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1
艺评 | 随州 这里是炎帝故乡 更是汉水流域的明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5
心动时|北京嘉德艺术中心王世襄、来楚生双展观展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2
艺评|列宾:一位视觉诗人的浪漫与沉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1
中国天文,从4000年前的“立竿见影”谈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3-20
视窗 | 福州:传统非遗的“新势力”
新华社 2025-03-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