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日报》消息,11月3日至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伟中,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包钢在京分别拜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竹学。
此举意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等进行了对接。
“补短板、强弱项”,是内蒙古党政一把手对接国家部委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王伟中看来,内蒙古能源矿产和农牧业、生态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农牧业转型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现代化改革等工作中面临不少困难。
“把这些短板补齐、弱项补强,对于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保障国家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王伟中说。
资料图
王伟中是近期刚从广东调任内蒙古的。刚一上任,王伟中就提到,将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4200多公里。过去提起内蒙古,很多人会想到“羊、煤、土、气”这四个字。这既是对资源禀赋的形象概括,也折射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
内蒙古的转型早已启动。
2018年,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2023年6月,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到,要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
“两个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一个桥头堡”——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这一战略定位,是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总方向、大布局。为加快落实“五大任务”,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对外印发。意见明确,到2027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中等水平;2035年,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上述意见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内蒙古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等。
内蒙古的转型已见成效。如今,内蒙古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基本确立。看经济总量,自2021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后,内蒙古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更是突破2.6万亿,时隔5年重新回到全国中游;看速度,“十四五”前4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速6.1%,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
然而亮眼数据背后,深层次挑战不容忽视。
以工业为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但另一方面,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仍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支撑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
内蒙古正深挖资源禀赋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就在赴京前不久,10月31日,王伟中主持召开了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到要分门别类稳住工业经济,以统筹提升消纳、外送能力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建设,扎实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稀土领域,内蒙古已形成从原材料、新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催化助剂材料和储氢材料产能稳居全国首位,全国超过一半的稀土产品来自内蒙古。
此次在对接工作期间,王伟中说,当前,我们正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锣密鼓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希望国家有关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帮助内蒙古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李乐成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一如既往支持好服务好内蒙古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加力支持内蒙古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共同努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康义表示,将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等方面做好指导,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郭竹学表示,国铁集团将与内蒙古共同谋划好“十五五”时期铁路规划,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铁路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