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包银”饰品冒充纯金饰品典当骗钱 4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5 15:07

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金包银首饰凭借价格优势成为纯金首饰的替代选择。金包银本是一种颇具巧思的工艺,在首饰设计、工艺品制作领域具有其独特价值。然而,好工艺却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来钻空子,用金包银首饰冒充纯金首饰典当诈骗典当行钱财,成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据上海闵行法院消息,近期,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闵行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金包银饰品诈骗案。

2024年11月底至12月初,被告人李某某、范某某经事先共谋,招揽被告人李某、刘某某从外地来沪使用金包银饰品冒充纯金饰品进行典当。其中,李某某负责提供假饰品、开车和收取钱款;范某某主要负责盯梢和望风;李某、刘某某以本人名义持金包银饰品向上海市多家典当行典当。经查,四名被告人在沪共计骗取典当款16万余元。

2024年12月,被告人李某在李某某、范某某的指使下至上海市闵行区一典当行欲以上述同样方式骗当时,被该典当行工作人员当场识破并报警。被告人李某留待现场等候,后被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并如实供述上述事实。尔后,被告人李某某、范某某、刘某某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

2025年3月,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某某、范某某、李某、刘某某犯诈骗罪,向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闵行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某、范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使李某、刘某某用金包银饰品冒充纯金饰品骗取典当行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属共同犯罪。

结合各名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性质、主观罪过、犯罪数额、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到案后的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最终,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被告人范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被告人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刘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

宣判后,被告人李某某、范某某提出上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所谓金包银饰品,即镀金银饰品,以白银为基底,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在表面覆盖一层黄金,其外观呈现出与纯金无异的金黄色,但其含金量远低于纯金。另外,在典当行业内,由于被典当的物品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典当行,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对典当物品进行破坏性检测,常规操作是火烧加称重检测。而金包银饰品由于外层确实是真黄金,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包银饰品的确能通过过火检测,重量也和纯金饰品相差无几。犯罪分子正是瞄准了当前典当检测的漏洞,并特意强调到期后会赎回,从而骗取典当行信任实施诈骗犯罪行为。

在此,法官提醒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典当行、黄金回收店等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相关贵金属交易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通过查验贵重金属对应的发票、证书等凭据和相关人员的身份证件,必要时可借助专业仪器或者剪断等破坏性检测方式进行查验,提高防骗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千万不要被金灿灿的外表所迷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早日挽回损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汪浩舟
校对/罗晶

相关阅读
捕猎食用野生豹 宁夏两人获刑
中国新闻网 2024-10-09
欲“黑吃黑”网络诈骗犯罪所得资金,4人获刑
极目新闻 2024-08-11
失信被执行人冒充总裁骗他人合伙倒卖“黄牛票” 涉嫌诈骗罪受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医保局职工指使十六岁少年冒充局长唱双簧行骗140余万元 获刑11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定制“金包银”手镯冒充纯金手镯抵押骗钱 男子诈骗12万余元被刑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以劳务输出名义骗取签证组织80余人欲偷渡老挝 三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Qnews|贩卖“精准必考题” 全国3000余名考生被骗上千万元 4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四川一“帮信”犯罪团伙28人获刑,涉案流水28亿余元
澎湃新闻 2022-09-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