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从贵州榕江“村超”再到甘肃天水的麻辣烫……以网络平台为主要引爆点,最近两年,“网红城市”你方唱罢我登场,实现接力爆红,迎来“泼天流量”。但进入下半年以来,“为什么没有新的网红城市了”在网络上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确实,虽然偶尔还会冒出一些苗头,但现象级的“网红城市”似乎不再那么持续涌现了。
客观来说,或者从传播规律来看,类似去年春天到今年上半年那种“网红城市”一个接一个爆红出圈的情景,恐怕不再那么容易出现了。现有“网红城市”热度有所减退,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必然。一座城市的特色话题或现象初现时能迅速吸引大众目光,但随着新鲜感降低,关注度自然随之下降。一个城市因某种特色而成为“网红”后,其他城市可能会跟风效仿,导致市场上出现相似的文旅项目和宣传方式。这种同质化也容易让游客审美疲劳,从而降低对“网红城市”的兴趣。
城市文旅迅速火爆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往往是服务质量跟不上。短时间内大量游客涌入会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带来巨大瞬时压力,城市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承载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就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另外,因为急于追求短时经济利益,一些“网红城市”在发展上过度商业化,结果破坏了原有的文化氛围或生态环境,也会导致口碑下滑。城市特色与传播力量的紧密结合造就“网红城市”,同时也暴露了“网红城市”文旅在持续发展上的困境。
眼下,随着冬季冰雪旅游旺季临近,不少北方城市已经开始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了。在笔者看来,对那些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禀赋并希望大幅提振文旅经济的城市来说,与其把资源和精力放在刻意制造“泼天流量”上,不如继续苦练内功,探索出一条“长红”之路。而对另外一些城市来说,因为缺少顶级风景名胜、其他旅游资源禀赋也相对匮乏,可能多少会有一丝缺席“文旅热”的遗憾。但实际上,以观光为核心的旅游方式正逐渐被多元化的文旅活动取代,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甚至不再成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笔者最近去了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调研,这个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县城绿水青山,风光秀丽,但在江南丘陵地带,类似景观随处可见。有鉴于此,该县持续多年挖掘整理资源,另辟蹊径。松阳山区有不少红土夯筑的老村落,村落中的房屋不少都已年久失修。从多年前开始,当地政府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之后因村制宜打造“老屋+民宿”“老屋+工坊”等业态,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引进民宿、书店、手工作坊,甚至创新性地引进了美术馆,逐渐走出一条以生态景观、古村落保护开发以及引进美术馆等相结合的文旅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过深入挖掘,推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本地气候、地形、美食、历史、民俗、名人等各种资源,打造文旅+美食、农业、科技、教育、康养或艺术等其他领域的产业融合模式,通过产业协同和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链,正在成为城市文旅发展的新趋势。一座城市要想挖掘自身“网红”潜质,或从“网红”成为“长红”,在文旅领域释放并保持恒久吸引力,苦练内功比过度急于追求流量更重要。
文/刘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