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士育成塾: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日本方案
中国教育报 2024-03-21 13:51

“小博士育成塾”项目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于2017年开始实施的以全国数理能力突出的中小学生为对象,筛选能够为其提供特别教育项目的大学等机构作为培养单位,通过提供资金以支持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生能力的举措。

该项目完善了日本基础教育阶段下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是日本人才培养重心进一步“下沉”的重要体现,推动了从小学到大学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日本模式的形成。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亟须形成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有效方案,日本的相关做法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启示。

“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的创设背景

二战后,日本公共教育体系长期缺乏支持拔尖创新人才的政策与举措。随着“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的确立以及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性与重要性的凸显,日本在兼顾教育公平与平等理念的同时,也在探索为数理领域能力突出的儿童提供体系化、长期性的支持计划。

一方面,日本科教战略长期呼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推进“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日本199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并于1996年开始每隔5年发布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以求推行长远、系统且一贯的科学技术政策。这为强化包括中小学阶段在内的学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遵循,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兴趣浓厚的中小学生。对于其中数理能力突出的学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多次强调,应制定从中小学阶段至研究者培养阶段贯通的综合人才培养政策,通过高质量的数理教育,挖掘素质优秀儿童并提升其才能。

除科技政策要求外,日本教育政策同样重视数理能力突出学生的培养。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有“教育立国”的传统。进入21世纪后,日本依据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先后制定了4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并将其作为教育振兴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多次指出,为培养主导社会整体变化和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应挖掘具备优秀数理学科素质的学生,并为其提供各类学习机会,帮助其提升才能和拓展个性。

为落实以上科教战略,日本2016年发布的《教育再生实行会议第九次建言》和《日本再兴战略2016——面向第四次产业革命》进一步指出,为培养引领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国家应探讨以数理领域意愿强烈和能力突出的全国中小学生为对象,创设由大学和民间机构等提供的体系性的新教育项目,以促进其能力提升。

另一方面,日本人才培养重心不断“下沉”。针对高中阶段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日本2002年开始实施“超级科学高中”项目,即指定实施先进数理教育的高中和中高一贯校为“超级科学高中”,以培养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未来一代科技创新人才。为进一步丰富高中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举措,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2011年提出“科学甲子园”、2014年提出“全球科学校园”等体系化且具有长期性的支持计划。

但反观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只实施了“未来科学者养成讲座(2008—2013)”、“下一代科学者育成项目(2012—2016)”等短期支持项目。这些项目时间短和体系化不足,导致日本无法形成从小学至大学的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断层式”人才培养弊端无法消除。

此外,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小学阶段存在很大差异。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推进小初衔接的数理教育,培养小学生数理学科方面的才能,开发包括小学生在内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新项目,以保护和支持中小学生“科学的萌芽”,为数理能力突出者提供相应的成长渠道。

“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的实施路径

“小博士育成塾”项目探索出了多样化、体系化的实施路径,在促进日本中小学数理教育、提升数理领域突出学生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科学教育氛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专项拨款。“小博士育成塾”项目保障资金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负责分配,但其真正来源是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年度预算报告统计,2018—2022年“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的资金投入分别为2.1亿、2.4亿、2.41亿、2.7亿和2.7亿日元。这种政府专项拨款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与长期性,也足见日本政府的重视程度。

培养主体多样化。每年1月或2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开始公开启动“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申报,接收来自国公私立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公共研究机构、科学馆、博物馆、社会公益机构、非营利性组织和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团体的单独或共同申请,经书面审查、面试等环节,会在5月公布筛选结果,确定“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的最终培养单位名单。

培养对象能力至上。“小博士育成塾”项目以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每家培养单位每年可招生40人左右,对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人数比例以及性别并无特别规定。四年级及以下儿童若能力卓越、不需要改变培养项目和额外补习,也可以成为培养对象,但产生的相关费用不能计入“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经费。

提供最适化指导。在第一阶段,培养单位会为选拔的40名中小学生提供各种讲义、演讲、小班制实验、最前沿科学设施参观、研究伦理、社会领域科学的作用、科学基础等广泛性的科学技术相关学习,并聘用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研究者担任学生指导员,提供与培养学生特性、兴趣等相关的指导,以提升接受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愿,夯实其作为未来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单位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在第二阶段,培养单位会继续选拔出10名意愿和能力更高的学生,为其配备相应的研究室,提供单独指导,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第一阶段发现课题的研究活动,并以报告等方式提升学生创造力、课题设定能力和专业领域的能力。此外,培养单位还会组织学生同企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展开交流,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意识。

提供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每年都会组织“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研究报告会,即科学大会,将各地优秀学生召集在一起,提供相互切磋的机会和平台。该机构还设立了工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其他领域等5个领域奖以及创意奖、挑战奖、演讲奖等3个特别奖,奖励研究成果优秀的学生。

“小博士育成塾”项目的实施特色

至今,“小博士育成塾”项目已实施7年,包括东京大学在内的共计40家机构成为“小博士育成塾”项目培养单位,遍布日本全国约30个都道府县。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该项目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是主体分工明确化。“小博士育成塾”项目以政府为财政保障主体,以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为运营主体,以大学等机构为培养主体。三大主体分工明确,相互依托,共同保障了项目的有效运营。该项目还吸纳社会多元力量作为培养主体,并给予其较高的自主培养权,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拥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二是招生方式多样化。为使真正能力突出的学生获得培养机会,“小博士育成塾”项目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招生方式,而采用自我推荐或监护人推荐、教育委员会和学校推荐、各类奥林匹克竞赛和“科学甲子园少年组”参赛者、科学馆和博物馆等社会公共机构推荐等方式,以求充分发掘各地区数理领域能力突出且意愿强烈的中小学生。具体到不同的培养单位,招生方式或有差异。

三是财政支持弹性化。对于选定的“小博士育成塾”项目培养单位,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会每年与其缔结契约,并提供最高10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若培养单位项目实施良好,则可以得到最长5年的资金支持。“小博士育成塾”推进委员会会定期对培养单位开展中期评价和事后评价,并根据审核状况、中期或事后考核结果以及各年度政府预算状况,变更项目支持时间和资金额度。

四是培养制度一贯化。通过“小博士育成塾”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可以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机构还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甲子园少年组”等科学竞赛,并与正在实施的以高中生为对象的“超级科学高中”、“全球科学校园”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进行初高中衔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赵迎结,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该院2023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日本才能教育研究”[GYJ2023039]成果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前瞻性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日报 2024-08-28
方案来了!中国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启航
新华社 2024-04-18
发现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光明日报 2024-04-14
总编七日谈 | 再谈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中国教师报 2024-03-20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科技日报 2024-03-13
探访高科技企业——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之“人才讲堂”在百度大厦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7
日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趋向
中国教育报 2023-11-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个博士后流动站获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