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再易主,深圳大幅超车,还有这些城市在踩油门
​第一财经 2024-03-08 12:21

2023年各地新能源汽车产量陆续公布,深圳首次登上全国第一的宝座,上海、西安分列二三位。

由此,最近三年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三度易主,2021年、2022年分别为上海、西安。

以上三强之外,合肥、长沙、广州、重庆、柳州等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表现突出。按照各地规划目标和发展态势,未来数年,更多城市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百万+"行列,成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新型"汽车城市"。

三强各有长短

最近3年,新能源汽车的冠军之争,基本在上海、深圳、西安三个城市之间展开。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比同期深圳(29.95万辆)和西安(26.9万辆)的总和还要多。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2万辆险胜上海(98.86万辆),深圳则只有87.47万辆。

2023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至128.68万辆,西安则不升反降至98.38万辆。深圳市官方尚未公布具体产量,但根据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104.2%),可以测算其全年产量约为178.6万辆,超出第二名上海约50万辆。

去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44.3万辆,这三座城市的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的四成以上。

过去3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均超过100%。相比之下,西安从前两年的3倍、2倍增速,骤降至去年的负增长(西安市统计局公布数据为增长25.9%,或为统计口径差异所致);上海在2021年也录得160%的增速,2022年降至57%,去年进一步降至35%。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分析,深圳的优势是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从供给侧来看,深圳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了以比亚迪为链主的"三电""三智"产业链条,以及充电桩等配套产业。目前深圳拥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以及比亚迪在坪山区和深汕合作区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从需求侧来看,深圳是最早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动电动化的城市,不仅实现了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网约车的全面电动化,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23年渗透率达67.9%。

不过,韦福雷也指出,深圳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整车企业比亚迪一家独大,这是该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初期不得不面对的短板。

至于上海,韦福雷在采访中分析,该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依托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贡献,还有上汽等整车企业,聚集了博世、大陆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并且背靠整个长三角的汽车产业生态,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目前上海也在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保持领先。

"上海的汽车整车龙头企业以外企和国企为主,民营企业较少。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应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韦福雷说。

在韦福雷看来,西安已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拥有比亚迪、吉利等整车龙头企业。短板则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汽车产业集群不强、配套率低。

三强均在继续发力。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2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元规模。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比亚迪深圳超级工厂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两期工厂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接下来两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还将大幅释放。

冠军宝座还没坐热就被挤下去的西安,则意识到不能过度倚重总部远在深圳的比亚迪——2022年让西安揽下头名的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99.5万辆由比亚迪西安工厂生产。2023年,陕西省工信厅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组建了汽车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精准招商16次,促成落地项目10余个,还有20余个项目在洽谈中,拟投资金额达50余亿元。

而根据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要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如今产量目标提前两年就超额达成,给了上海追求更高目标的充足信心。作为国内聚集最多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市企业的城市(43家),上海将向新科冠军深圳发起强力挑战。

多城群起追赶

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堪称近十来年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取得的最亮眼成绩之一。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60%。伴随这一过程,国内多个城市"押注"新能源赛道,竞争方兴未艾。除了前述头部三强,合肥、长沙、广州、重庆、柳州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已崭露头角,对三强形成群起追赶之势。

合肥是追赶军团中的领跑者。该市汇集了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比亚迪、长安等6家整车生产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2023年汽车总产量达13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万辆,比第三名西安少24万辆左右。合肥市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愿景,力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

近几年,长沙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悄然崛起。2023年,长沙市整车产量88.35万辆,同比增长10.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2.69万辆,同比增长37.4%,与合肥旗鼓相当。长沙拥有比亚迪、上汽大众、北汽福田等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达40%左右,正朝着突破60%的目标推进。目前,长沙已经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并列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按照当地预计,到2030年,长沙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将培育孵化10家以上上市公司,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去年,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如果这一目标产能全部释放,接下来的两年,广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保持双位数增长率。

在赛力斯问界等畅销产品的带动下,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去年产量达到50.03万辆。去年6月,重庆市提出,做大做强做优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排在第一的位置。

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柳州市去年汽车整车产销分别完成154.8万辆和154.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7万辆和47.3万辆。该市正以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等为抓手,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上述5个城市目前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8名。除了这5个城市,还有郑州、武汉、青岛、长春、成都、南京、常州等地,也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雄心勃勃,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韦福雷认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厚实的产业链基础,是各个城市竞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目前来看,合肥(比亚迪、蔚来等)、长沙(比亚迪)、广州(广汽埃安、小鹏)、重庆(长安、赛力斯问界)、常州(比亚迪、理想,动力电池产业链)等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竞逐"汽车城市"

在相关专家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并非简单的产量比拼,而是各城市在相关产业链布局、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较量。汽车产业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心仪之选,其一大体现是多个地方提出了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

"汽车城市"没有严格的定义和标准,一般指汽车工业发达的城市,如美国底特律、日本丰田、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等。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至少有25个城市将汽车相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中绝大多数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汽车城市"的目标。

部分城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产量(产能),数据来源:各地政府部门公开信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各大整车企业产销数据测算,目前国内汽车年产量(含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30万辆以上的城市至少有15个,分别为(降序):广州、上海、长春、重庆、柳州、武汉、青岛、西安、北京、深圳、长沙、成都、合肥、南京和常州。

在传统燃油车基本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态势下,上述15个城市不约而同地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分别制定了相关产业规划和行动计划。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相关文件发现,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产能)目标前八名的城市依次为:合肥产能超300万辆,柳州产销量超300万辆,深圳产量超200万辆,广州产能超200万辆,西安产量150万辆以上,上海产量超120万辆(已提前达成),重庆产量100万辆,成都产量100万辆。

长春没有公布新能源汽车产量规划目标,但提出到2025年,长春国际汽车城整车产量达到400万辆以上。青岛规划到2026年整车产量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此外,占武汉汽车产量七成以上的武汉(经开区)规划2025年汽车产量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力争达到10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北京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0万辆。常州则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长沙市也没有公布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根据湖南省相关规划和省内产业分布情况,可以匡算出该市到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应在100万辆以上。

综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目标可见,上述15个城市最有希望建设成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新型"汽车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还提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这将为各地建设"汽车城市"提供政策助力。(秦新安)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1-10月北京生产新能源汽车21.7万辆 同比增长2.1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上破1000万辆 专家呼吁新的品牌营销方式避免过度“内卷”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17
年产量破千万,中国新能源汽车挑战中前行
新京报 2024-11-15
广州汽车产量反超重庆,今年“汽车第一城”将花落谁家
第一财经 2024-11-04
赛力斯拟81亿收购重庆超级工厂背后:重庆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
科创板日报 2024-10-13
新能源车产业集聚安徽:今年前8个月产量占全国比重超13%
澎湃新闻 2024-09-22
以汽车产业“链”出经济新动能 多地加速构建新能源产业版图
证券日报 2024-09-19
北方第三城,还在死磕“造车梦”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