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3须弥山大会上,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王迪正式发布“比特定义瓦特”云上微网战略,将引领星星充电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高质量发展。
“从品牌战略制定、到业务模型开发,再到产品技术研发、服务体系搭建等,这些年,星星充电做了许多思考和布局,如今均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那些决策是正确的。”万帮数字能源高级副总裁王迪如是说。
“比特定义瓦特”:云上微网打破能源“孤岛”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充电桩作为其核心补能方式之一,成为了连接无形的能量世界与有形的产业世界的唯一能量入口、交易入口、信息入口、行为入口以及交互入口。
而所谓的“比特定义瓦特”,即利用数字化的技术,通过智能云平台,连接充电桩、储能等硬件设备,并通过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让工商业、园区、家庭等众多场景彼此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开放、互联、高效和可持续的移动能源网生态,避免“能源孤网”的出现。
“充电领域的产业链很长,其中不乏优秀的企业和好的产品,但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将硬件与软件进行深度融合,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全场景却很难,而星星充电就选择了这样最难的模式。”王迪向北青汽车表示,作为一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企业,星星充电成立伊始便坚持“软件+服务+硬件”于一体的运作模式,“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做到三者(软件、硬件、服务)的齐头并进,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通过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配合‘光储充放’一体化与虚拟电厂等技术,还能实现充电网向智能微网,再到虚拟电厂运营网的升级转变。”王迪指出,这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也成了很多新能源企业产品研发与业务拓展的战略指引。
据了解,截至目前,星星充电充电网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用户超1400万,成为了国内最领先的头部充电运营商之一。
“光储充放”一体化,平衡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
不仅如此,依托自身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充电场站的运营,与“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的建设,截至2023年10月,星星充电在全国的分布式资源装机量已达到了10309兆瓦,可调节负荷能力4700兆瓦,位居全国前列。
在“光储充放”方面,王迪表示,“星星充电采用了绿电优先模式,会结合天气情况、光伏发电能力与用电负荷等,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等,进行智能预测、分析、调度。”
值得一提的是,星星充电还拥有完整成熟的“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场站投运能力,且其中的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能源管理器等均为星星充电自主研发、安全可控。
据介绍,目前星星充电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光储充放”一体化场站的试点建设,“虽然目前‘光储充放’一体化场站的示范性较强,但从星星充电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可复制性,未来或许是平衡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关键。”王迪说。
同时,通过与电动汽车、云控技术的有机结合,星星充电还形成了包括参与调节电网功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源荷网储”互动、代理购售电等在内的、一条完整的“虚拟电厂”的发展路线,并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冀北、华北、上海、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参与了电网调节互动。
在加快技术迭代的同时,如何差异化满足客户需求也是星星充电的一门基础课。王迪表示,目前星星充电推出了订阅、联营和定制化三种合作模式。“简单来说,订阅模式就是‘开箱即用’,更多是软件层面的交付。联营则是在订阅的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深层次的运营服务,并共享收益。而定制化是面向大型的复杂的客户,为他们进行量身的定制,价值和收益也相对更大。”
“未来,我们还会积极在小区、工厂、楼宇、园区等场景进行‘光储充放’微电网的布局,让绿电走进千家万户,并集合‘虚拟电厂’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王迪如是说。
文/周晶
编辑/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