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哈姆雷特》:舞美中西交融,唱段激情澎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11 15:33

两年前,徐俊导演的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横空出世,以其中西交融的美学理念和充满矛盾冲突的人性思辨,被很多人评价为“演绎出了莎翁悲剧的气质”。今年,徐俊带领着合作默契的《赵氏孤儿》主创团队,又推出了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剧作的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这也是这部早已被全世界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演绎过的传世之作第一次被以华语音乐剧的方式搬上舞台。

其实在音乐剧《哈姆雷特》6月9日至11日首次来到北京登上保利剧院舞台演出前,让人对作品产生强烈期待的,是由视觉设计师庞浩为该剧拍摄并设计的主视角海报。这幅充满创意的海报,远观像是气势饱满、充满写实人物和曲折故事的西方古典油画,近观则又如同在气韵生动的山水之间寄托深厚意境和含蓄情感的大写意中国宋画,体现了一种既西方又中国、既古典又当代的美学追求。这张被设计师称为“一张剧场观众视角的邀请函”的海报,也吸引着人们忍不住走进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千世界山水镜像,探寻人性的秘密和人生的意义所在。而这,应该也是从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转型为音乐剧导演的徐俊执导音乐剧《哈姆雷特》的意图所在吧。

拉开大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音乐剧《哈姆雷特》舞美设计,猛一看和《赵氏孤儿》有形似之处,都是既简约又多义,以抽象的不规则几何结构,构筑出冷峻的悲剧史诗质感,一开场就以先声夺人之势将人带入场景气氛之中。同样由萧丽河设计的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投射在舞台之上,渲染着人物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宽袍大袖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不似传统西方莎剧风格,而是打破时空限制,带有和《赵氏孤儿》一脉相承的东方汉服特色。

不过,当音乐一起,歌声一响,观众会发现,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与《赵氏孤儿》截然不同,更西方,更现代,更摇滚,融合了多重风格。尤其戏中戏部分甚至洋溢着极尽喜乐的气氛。而以乐景衬哀情的处理,则更突出了人人都是命运剧本的小丑,即便是贵为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也被困于不知如何选择的困境之中,唱出“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之歌。

相比起舞美灯光、服装造型、音乐风格可以容纳更大程度的自由发挥与原创,脱胎于莎士比亚经典文本的音乐剧歌词创作,应该是更大的挑战。从莎翁原著的古英文到梁实秋翻译的中文译本再到如今梁芒作词的音乐剧歌曲,每一次转译也是一次高难度的创新,既要做到“信、达、雅”,还要融入体现时代特色与创作者思想的内容。从这方面来讲,音乐剧《哈姆雷特》的歌词表达还有提升的空间。

音乐剧《哈姆雷特》的演员属于全员实力唱将。不仅年轻的金圣权勇挑大梁,不负众望,给人带来惊喜之感;而且观众格外钟爱的郑棋元首次挑战“反派角色”,也彰显了其唱、演俱佳的能力。两个人的对手戏更是充满戏剧张力。剧中其他演员也一个个唱功了得,几乎每人都有独唱唱段,既呈现人物的内心,也展示演员的实力。有观众感叹说:“整部戏从头到尾都是高潮!”不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断被一首又一首高昂澎湃、激情饱满的“大歌”轮番席卷,也会有不堪重负的疲倦感。毕竟现场演出不似海报,可以让人慢慢细品其中妙处,而是需要通过谙熟受众生理和心理特性的节奏,来引领观众沉浸与思考。

作为第一个音乐剧版《哈姆雷特》,整个作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改编,可以说是相当尊重原著,中规中矩;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中西融合、悲剧史诗的美学追求;既可以视为音乐剧《赵氏孤儿》的“姊妹篇”,也为“世界《哈姆雷特》之林”又增添了一棵独具特色的“新苗”。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哈姆雷特”走上音乐剧的舞台,以不同形式唱响“生存还是毁灭”。都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第一个用中文演唱的“哈姆雷特”,确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文/王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