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是一个严重警示
环球时报 2023-06-08 09:44

6月6日,位于赫尔松地区、目前由俄方控制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袭并发生爆炸,河水倾泻而出。俄乌双方均对受灾地区的居民进行了疏散。这一建于1956年的水电站不仅用于调节第聂伯河水流量,保障赫尔松州供电、克里米亚北部以及乌南部的用水,还向扎波罗热核电站供水,被认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谁炸毁了大坝,俄乌各执一词。

这一事件标志着俄乌冲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更没有理性、更残酷无情、更不择手段。战火如若继续蔓延,欧洲乃至世界可能将因此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

去年以来,国际媒体就流传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可能被炸的“预言”,经过一年的反复较量和迂回,现在“狼来了”一语成谶。而且当下乌克兰军队正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这个超级大坝被炸,洪水狂泄,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大量的居民迁移。由于水位下降,使位于距水库150公里处第聂伯河上游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冷却水减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6日说,水电站大坝遭破坏目前对核电站安全没有构成直接风险,但如果水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不能向外供水。若情况恶化至这一程度,届时核反应堆有可能面临过载爆炸的危险。而一旦核电站爆炸或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仅乌克兰,整个欧洲大陆都将面临巨大灾难。

人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乌克兰大力发动进攻。一些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米格29战斗机、“凯撒”自行火炮等先进武器,美国总统拜登也曾表示美国将支持对乌克兰人的F-16战机训练。大坝的事件现在还未有定论,但是事件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试问,如果美西方不一味在俄乌冲突中“拱火”,事情是不是也许不会发展至此?

大坝被炸后,俄乌互相指责,恍若“北溪事件”的“罗生门”场景重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想在宣传战、媒体战、心理战中争取优势。

不出所料,炸坝事件又成为美欧一些政客鼓动战争升级的借口。在北约支持下,乌军“反攻”声响彻云霄,赫尔松和顿巴斯地区“乌云压城城欲摧”。笔者以为,在卡霍夫卡水电站面临决堤危险、扎波罗热核电站“危机咫尺”之时,炸坝事件不应成为继续“拱火烧油”的借口。当务之急是实行人道主义救援,确保当地民众和核电站的安全,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鉴于俄乌战事面临进一步升级的严峻形势,倘若战争不停止,卡霍夫卡大坝被彻底炸毁、扎波罗热核电站发生事故或者其他更严重的灾难恐怕都将不再只是“耸人听闻”的警告了。

北约军队会不会直接投入乌克兰战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会不会爆发核战争?现在盛传的“预言”也不少,只希望不会是另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卡霍夫卡大坝事件的悲剧已经发生,现在更应该引以为戒,使这一事件成为劝和促谈的转折点。

为了避免酿成更大的悲剧,国际社会必须加快行动,劝和促谈,尽快实现停火。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上个月风尘仆仆,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欧盟总部和俄罗斯,同各方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进行深入沟通。他在回国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此次访问中,他感受到各方都希望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都对中方的努力予以积极评价。但他也提到,从出访的情况来看,战争升级的风险依然高企,应停止向战场输送武器。

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事件是一个严重警示,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为了不让俄乌两国军人再作牺牲,不让两国人民再遭涂炭,不让欧洲和整个世界为和平与稳定而担忧,国际社会应积极劝和促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应立即下决心,停止向战场输送武器,敦促双方坐到谈判桌前,这才是解决卡霍夫卡水坝被炸事件的最好方式。(作者王宪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周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