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到底谁棒——内地歌星与港台歌星的1992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0 16:00

◎金兆钧(乐评人)

大型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正在热播。三十年前,港台地区歌手和内地歌手却处于挺微妙的状态中。有一天,共青团中央旗下《中华儿女》杂志的编辑张宏宇约我,想让我写一个内地大牌歌星的系列。

我犹豫:说实在的,你也知道,我一向比较关注的还是作品,延伸一下是词曲作者。对歌手我还真不是特别感兴趣。

他说:总还有你认为不错的吧。问题是现在港台歌星实在太火了,内地的歌手却经常遭到非议。

我想想正好刚刚采访了几个人,于是定下来先写写韦唯、那英和田震。《盛名之下话韦唯》《那英那歌那人》《田震,歌震人也震》,这几个题目都是张宏宇起的——我的题目都不商业。

同时,我在《流行歌曲》(1992.5)上写了一篇《到底谁棒——关于内地歌星与港台歌星的漫想》:

这些年来,内地歌星是真难和港台歌星较劲。细细一想,大约也只有在1987年至1988年间,内地的歌星还算是风光了一阵子,那几年还真没港台歌星什么事儿。可是自从1988年下半年齐秦和苏芮这两位跨海而来,港台歌星就像疯了似地往里进。说来也奇怪,不管是谁,不管在港台到底是真算个“腕儿”还是昨日星辰,甚至一个很一般的票友到了内地也照样能蒙上一道……可又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对我们内地的歌星现在是紧上加紧,又嫌他们挣钱多了,又嫌他们纳税少了……立志让他们“遭灭”。电视台可以动用全国性媒介恶心一个歌星,报纸专对哪个歌星可能得了什么病关心,电影导演都不忘从歌星的私生活中找素材——偏偏又不尊重本人的意见。而一个港台歌星即使唱个歌都走调也有说好听的。连港台人都承认,内地对港台歌星的这种热心简直救了不少港台歌星,甚至港台的录音公司。

这么说并不是瞧着港台歌星在内地走红有气,至少都是同胞、一家人。问题在于两个岛上的歌星何以连调都唱跑还有市场,内地的歌星倒不如人?

在我看来,港台歌星的优势第一是在作品。近几年来引进版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内地创作实在惨不忍睹,而港台——主要是台湾,却在把新歌曲不断地推向内地。而且,这些作品确实比较新,是年轻一代乐人的新创作,特别是比较对得上都市青年学生的口味。第二则是在好的音乐包装上。港台的音带制作比较认真,粗制滥造的很少。在音响设备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就越明显。而内地现在的音带质量还是伪劣居多——越来越多的带子直接用MIDI(音乐电脑)制作,完全是假乐器的效果,制作费是省了(大约能省1/3),但听起来即使一般听众说不出道道儿来,他也知道不好听。第三则是演唱的成熟度。不少港台歌星的歌确确实实是磨出来的。我们很多歌星则在蒙事儿,一首歌只要有人听,就很少有人再用功去把歌唱到更高的水平。

我曾和台湾作曲家汤尼谈起这个问题,他很生动地说,内地的好歌手太多了,一个个声音真好,而台湾和香港的嗓子都是这样的(他用手掐住自己的喉咙)。其他一些港台音像商人和歌手也承认这一点。至于内地歌手所拥有的文化优势更是明显。

那么,问题就很明白了,我们的歌星显然缺乏严格、全面的训练,否则总体水平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而歌星缺乏这种严格全面训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流行音乐一直没有形成过歌星中心制度。这又是因为诸项法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的结果。长期机制上的倾斜也就在听众中造成了审美口味上的倾斜。

我希望能够尽早看到内地流行音乐运行机制的真正改革——有助于解放生产力(出品好歌好歌星的生产力)的改革。否则,内地的歌星难以得到正常的成长和得到与港台歌星平等的竞争机会。

文中提到的汤尼就是翁清溪先生,他是邓丽君《小城故事》《原乡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很多歌的作曲。在之后席卷台湾乃至大中华地区的几波音乐浪潮中,他与孙仪、古月(左宏元)、庄奴、骆明道以及稍晚一点的刘家昌、陈彼得撑起了罗大佑或者说胡德夫、李双泽、杨弦之前的台湾乐坛。我是在江凌那里认识他的。他当时最深感慨就是内地好嗓子太多,尤其推崇毛阿敏和朱桦。但是提到写歌和制作,他就大摇其头。

2023.4.3

供图/金兆钧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专栏|付林先生的生命四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专栏|付林先生的生命四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专栏|青歌赛与“民通”唱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专栏|青歌赛与“民通”唱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专栏|守望麦田的宋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专栏|守望麦田的宋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专栏|你唱我唱大家唱 1997下半年的音乐之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4
专栏|你唱我唱大家唱 1997下半年的音乐之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