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北向资金持续加仓A股,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信号。
今年9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640.15亿元。2022年全年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900亿元,今年9个交易日净买入量超过去年七成。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大权重股,今年以来无一家公司股价下跌;市值排名前五十的大权重股,除长江电力(-0.33%)和海康威视(-3%)外全线飘红。
上证50指数涨幅领先
截至1月13日收盘,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A股133.36亿元,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作为外资涌入A股的主要通道,北向资金的净流入动作,向外界释放出做多A股的强烈信号。
与之相呼应的是,代表“权重股”的上证50指数大幅拉升,截止1月13日收盘,其年内上涨近5.8%,同时较之去年11月低点处累计反弹超20%,大幅跑赢其他主流宽基指数。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以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大白马股为例,今年以来其涨幅分别是,贵州茅台(9.26%)、中国移动(11.5%)、工商银行(0%)、建设银行(0.18%)、中国人寿(2.51%)、宁德时代(11.71%)、农业银行(1.03%)、招商银行(6.44%)、中国平安(11.38%)、中国银行(2.22%),无一家公司股价下跌。市值排名前五十的大权重股,除长江电力(-0.33%)和海康威视(-3%)外,其余均是飘红。
去年11月至今的市场行情中,各路资金逐渐偏好上证50成分股,数据显示,50只成分股中43只迎来上涨,“胜率”占比近86%,其中,招商银行以47.9%的涨幅位列榜单冠军,其余涨幅超40%的个股还有紫金矿业(45.8%)、中国平安(44.8%)、中国人寿(43%)、中国中免(42.5%)以及贵州茅台(41.6%)。
与上证50比较,沪深300指数(5.24%)、中证500指数(3.29%)、科创50指数(1.5%),今年以来的涨幅则有些逊色。
北向资金偏好大权重股
此前高盛与瑞银预测,2023年北向资金将净流入约2000亿元。
针对北向资金的所偏好的行业及个股,市场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共有49只个股现身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有30只个股赢得净买入,合计吸引北向资金344.77亿元。
据梳理,这30只个股兼具四个特征:第一是市值普遍较高。例如市值超万亿元的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持续受到北向资金青睐。
据北青报记者观察,市场还有多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比如,此前跌出万亿市值阵营的招商银行,其最新市值已重返万亿,比如贵州茅台股价已收复2022年10月近28%的跌幅。中国平安的市值也反弹至2021年9月份的水平。
第二是具有估值优势。上述30只个股(剔除1只市盈率为负数的个股)平均市盈率为33.38倍。其中,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等个股市盈率均低于10倍。另外,30只个股涉及申万一级13个行业,其中18只个股估值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是市场表现活跃。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上述30只个股中有24只年内累计涨幅超过上证指数同期涨幅(3.43%),其中,长春高新、紫金矿业、洋河股份等11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10%,尽显强势。
第四是属于赛道热门。上述30只个股较为集中于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行业,分别达7只和4只。
中国资产从五方面吸引北向资金
据市场分析,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理由主要有五方面。
首先,中国正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前9个月,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就达到了1万亿元;前11个月则突破1.15万亿元并超过了2021年全年水平。
第二,中国经济复苏向好,外资对中国资产信心增强。机构普遍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超过5.5%。
第三,人民币汇率稳步回升。202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调升2354个基点。分析人士表示,近期海外市场波动较大,特别是美元汇率的下行促使部分资金着手寻找更加稳定、更有机会的新兴市场。本轮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回升,再度促使外资涌向中国资产。
第四,A股估值较低、韧性十足。据市场分析,2000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过4次大底,其对应A股总体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9.05倍、13.07倍、11.83倍、17.5倍;而截至1月13日收盘,A股市场最新总体动态市盈率为16.9倍,处在四次历史底部市盈率区间内。
第五,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截至1月13日收盘,24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83家“预喜”,占比近76.25%,预计净利润上限总和达到2482.86亿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