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千头万绪的经济工作中,“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在对平原新城的采访中了解到,昌平区作为京北重要的平原新城,承载着“四区”建设重任,2023年将“抓纲举目”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昌平力量。
以“融”为纲促发展
首先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去年,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生命谷,昔日“北四村”正蝶变为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万泰鼻喷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广谱抗新冠药开展临床试验,大分子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中试平台投入运行,首款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上市,特效创新药“可善挺”实现本土化生产,知名科学家创办的医药企业达到68家;在能源谷,一批聚焦前沿科技的研发成果涌现,更有4500伏IGBT芯片、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全球首创成果;在沙河高教园,项目化、清单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转化落地,新竣工高校项目9个,北师大、北邮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北大新工科4个学院入驻昌平校区,北航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中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成功落地,校城融合迈入新阶段。
2023年,昌平区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金融服务维护产业安全底线,依托科技与金融“两翼”带动产业腾飞发展。
生命医药健康产业重“创新”,深入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打造创新药研发策源地,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疗等前沿赛道,实现更多原创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能源产业重“前沿”,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围绕碳捕集、氢能、先进储能等领域,促进央地、央校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金融产业方面,拓展“战略募资圈”,设立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促进6家企业上市挂牌,培育更多上市企业“后备军”。
与此同时,昌平区还推动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三条文化带”汇聚优势,推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十三陵景区5A级提升、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项目落地,举办全球明文化论坛,发挥国家版本馆带动效应,激活“文化+”产业创新引擎。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能级,推出星夜关城古客栈、音乐主题乐园、双奥大本营露营地等网红打卡地,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把昌平打造成“微度假”目的地。培育精品民宿和都市农业生态园,提升农业嘉年华、居庸山月等品牌美誉度,打造长峪城等特色村落文旅IP,促进文旅农消费供给融合升级。
以“韧”为纲谋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昌平区以“韧”为纲,不断提高产业韧性,在实施产业筑基工程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中,昌平区对区内 16家龙头企业进行了政策宣贯,突出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据了解,医药健康产业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也是昌平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为抓住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昌平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昌平区印发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围绕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三条赛道持续发力,打造医药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
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扩大的产业规模和拓展的产业空间让昌平生命医药产业的创新优势不断集聚,也迎来众多从0到1质的突破。近年来,医药健康产业集聚的生命科学园进入创新成果的爆发期,涌现出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高精度个性化脑功能剖分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等一批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
以“新”为纲建新区
昌平新城东区效果图
作为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和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昌平区不断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以“新”为纲加快新城建设,前不久刚刚获批的新城东区就是昌平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作为昌平新城“一主三副、一带一廊”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城的市民服务中心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也是展示昌平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新城东区背山面水,自然环境优越;市郊铁路怀密线穿城而过、昌平线贯通南北,交通路网便捷;区内资源优势显著,建成住宅小区众多、居住人口密集,公共服务设施品质一流;产业方面,昌平新城东区基础扎实,区内的中关村昌平园东区入驻了爱美客、佰仁医疗等一批创新企业,拥有43万平方米的中科云谷园产业基地,既有匹配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工业用地虚位以待,也有建成的楼宇空间方便企业“拎包入住”。
2021年12月9日,昌平区政府联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面向全球优秀设计机构和开发主体征集设计方案。经过征集、评审,评选出3个优胜规划设计方案,后由有关部门充分整合将设计蓝图落实到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2022年12月12日,《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南邵组团)CP00-1002、1101、12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1年—2035年)》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正式取得批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昌平新城东区规划功能定位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智慧产研创新园区。将实施“策划+规划+计划”开发模式,探索“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混合供应,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以“快”为纲提质效
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进入了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更加重大。为进一步改进和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2年,昌平区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昌平区以“快”为纲提质增效,明确23项区级重点任务,努力做到干得快、干得好、干出新亮点、干出新气象。
纵观“作风建设年”中一系列举措,北青报记者发现,昌平区在转作风、稳发展、迈大步三方面下了苦功、出了实招。
转作风方面,昌平区集中整治“四不一乱”五类重点问题,打造服务群众的“昌快干”主动服务品牌,寓意“畅快干事”,对群众关心关切问题主动解决、抓紧快干。在阳坊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副主任张君颖是远近闻名的“铁娘子”,面对每一桩诉求,她都要求自己做到与群众共情,摸清表面诉求背后投诉人的真实意愿,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
张君颖带领团队倡导建立了“三问五办”工作机制(三问即办前问需求、办中问进展、办完问满意;五办指接诉马上办、问需主动办、难事上门办、吹哨一起办、纪委监督办),高效解决了回迁小区绿地违章停车联合治理、道路修缮、修水井等多个疑难诉求件。阳坊镇在服务群众中检验作风、历练作风、提升作风,形成良性循环,阳坊镇接诉即办2022年1—12月月度考核成绩7次进入全市前三十、7次列全区第一。
稳发展方面,昌平区着力打造服务企业的“昌通办”营商环境品牌,寓意“畅通办事”,即对企业需求问题打通堵点、高效解决。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推出覆盖市场监管全业务领域的“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咨询服务效率提升近10倍,人力成本降低75%以上,用户满意度达99%以上,真正实现从“等人问”向“主动答”的转变,化“有求必应”为“应先于求”。
据了解,昌平区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19.3万户,位居全市第三,长期以来,申请人咨询量大、“工作时间外”咨询难、咨询电话占线等是办事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而“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精准打击痛点,不仅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化服务,还可解答7000余个常见企业登记审批咨询问题,涵盖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六类市场主体,可解决244种企业登记审批业务的线上线下办理咨询需求,75%以上的登记审批业务问题可通过咨询电话的自助语音或短信服务获得解答,有效破解了企业线上办事互动不够、问询不便、智能不足的问题。
迈大步方面,昌平区用昌平速度服务企业发展,又快又好推进项目落实。生命谷(国际)生物工程创新中心刷新拿地即开工的“昌平速度”——该项目位于史各庄街道生命科学园三期核心区,即“北四村”劳动力安置集体产业用地,总用地面积8.08公顷,总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1万平方米,地下8.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为推进项目顺利落地,史各庄街道、昌平规自分局、未来科学城集团等11个单位协同联动,实现1天内取得钉桩成果报告、多规合一初审意见函、立项核准三项重要批复文件,从立项批复到土护降开工仅用时12天。
以优良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动服务、容缺审核、并联推进
“荟智里”项目45天完成 拿地到预售全流程审批
“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昌平区住建、规自等部门把强化审批服务作为构建“昌通办”营商环境品牌的有力抓手,在中海盈润“荟智里”房地产项目创造出45天完成拿地到预售全流程审批的“昌平速度”。
作为未来科学城西区重要的区域配套设施,中海盈润“荟智里”房地产项目位于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内,为二类居住用地,总用地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可提供商品住房1502套,配套了托老所等公服设施,总投资额约50亿元,建设主体为北京中海盈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项目为2022年度全市第一批供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弥补未来科学城西区住宅资源缺乏问题,完善区域配套设施,优化人才居住环境,提升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
为尽快推进项目落地,昌平区住建委、规自昌平分局自觉扛起牵头责任,15个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通过主动服务、陪伴式服务实现审批全流程“无缝衔接”,创新并联推进、容缺审核等审批监管新模式,坚持规划引领、提前谋划,做好供地后的延伸服务。最终,该项目从拿地到预售全流程审批仅用时45天(33个工作日),刷新“新盘上市”最快速度,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兼顾,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统一,助力企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也彰显了昌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和坚定决心。
现场办公精准服务
“局科长走流程”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
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中,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紧扣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深化拓展“局科长走流程”,昌平区人力社保局以“局科长走流程”的方式,实地深入“专精特新”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
聚焦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走流程,是2022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创新深化拓展“走流程”领域的举措之一。为此,区人力社保局成立了专门服务队,深入东华原医疗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送政策、问需求、听意见,为124家企业提供岗位发布、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用工指导及政策申报服务。
针对生命园“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现场办公,为15家企业提供人才精准服务;到天通科技园、龙域中心、奇点中心开展“基地行”送创业服务,全年新增创业单位3383户,带动就业1561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亿元。
同时,昌平区人力社保局还深化延伸“走流程”范围,把领导班子示范走、党员干部带头走、干部职工全员走贯穿“局科长走流程”活动始终,实现向“全员走流程”转变,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陪办,深化延伸“走流程”范围,着力打造“昌平人社”特色服务品牌。
《北京青年报》2023年1月14日相关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