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25年献血9万毫升 坚持16年线下公益行动 称帮助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3 20:36

25年连续献血217次共90400毫升,相当于23个重50公斤成年人的血量。这位献血者名叫黄哲,是一名医生。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他,“这只是我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可吹嘘的。”据了解,2019到2020年,黄哲平均一个月献两次血小板,最多时一年献了23次。

“献血只是习惯”——25年献血证书摆满两张办公桌

黄哲今年51岁,是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主治医师,从医31年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尽管年过半百,但身体情况都很不错。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第一次献血是在1997年5月8日,那天正是世界红十字日。26岁的黄哲走到西安市钟楼盘道附近时,恰好有一辆献血车停在那儿,于是他走进献血车,献了200毫升的全血。自那以后,献血这件事,黄哲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黄哲说,自己最初献的是全血,全血一年献血次数在1-2次最为合适,最多一年献血不能超过2次。2009年3月,他听说血小板缺乏,他开始捐献血小板。

“血小板每隔14天就可以献一次,虽然血站对于血小板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捐献者比较少,所以我现在献得最多的是血小板,基本上一年会献够20次左右。”黄哲说,2019到2020年,他平均一个月献两次,最多的一年献了23次血小板。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临床上经常遇到各种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血小板越低,出血风险越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血小板在医疗过程中用处很广泛,如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疗。

“而血小板在人体中的代谢时间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即便不捐,过了时间也会被代谢掉。”黄哲说。10月15日上午,他刚刚完成了自己第217次献血。在他办公室里收藏着148个献血证,每张证上最多载有3次献血记录。25年的证件都被他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本都没有丢失。想要完全展示出来,必须将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才能勉强放下。

“看着桌子上这一大片‘红’,我心里也是挺自豪的。”他说,第一张献血证上的信息是手写的,后来是机打的,2017年以后又换成了卡片式的。黄哲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早年间不能联网,自己还有6次献血记录网上查不到了。

黄哲说,献血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健康,视身体情况而定。作为一名固定献血者,对自身的作息要求和身体要求必须保证规律。

黄哲的生活中坚持着各种“习惯”——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每天早晨读书看报,写下几百到上千字不等的读后感,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之久,积攒下了3600余份记录;每天早一个小时到单位准备工作等等。

他说,自己从未在献血之后感受过身体不适,“如果是全血,出现头昏之类的属于正常现象,保证不要剧烈运动,做好休息就行。”而关于捐献血小板,他说若身体是合格的,捐血小板一般是1到2个治疗量,大约是200—400毫升。而且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不需要太担心了。

医者仁心——31年工作全勤 还坚持了16年线下公益行动

自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黄哲从未休过病事假,31年全勤,没有发生一例医疗纠纷和事故,“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所谓的不平凡就是做一件事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工作是这样,公益也一样。”他说,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也全部投入到了献血和公益中。

1992年他参加了陕西“希望工程”的行动,资助陕北佳县2名贫困儿童4年的小学学习。2006年他又加入了一个公益互助组织,自此便开始了长达16年的线下公益行动。

16年的坚持不同于心血来潮的热心,他以前一个月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两次公益活动,基本上每次都不会缺席。他说,献血跟做公益一样,首先自己觉得十分开心。

黄哲最难忘的还是照顾两位90多岁的孤寡老人——孔姥姥和崔奶奶。这两位老人都是中年丧夫,膝下无子,常年独居,黄哲所在的公益互助团队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到节假日,他就和其他志愿者来到老人家里,做饭、扫地、拉家常,给老人过大寿,直至两位老人去世。“老人最需要的其实就是陪伴,那时候基本每周我都会去看望她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说。

2007年,黄哲第一次见到崔奶奶,崔奶奶说有一个愿望:想去华清池看看。2015年,黄哲和其他几位志愿者多方联系后,带着崔奶奶去华清池看了长恨歌,“晚上11点多,我们把她安全送回家。”黄哲在电脑上翻看着给崔奶奶拍的照片,“当时,老人家特别激动,开心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她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孙子,觉得帮她完成了最大的心愿。”

黄哲和其他志愿者一直照顾到崔奶奶去世,还给老人办了一场朴素的葬礼。直到今天,关于崔奶奶的事他丝毫没有忘记。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坚持了16年,他已经成为这支公益队伍的核心成员,由他组织、参与的公益活动就有500多次。秦岭深山里的小学、儿童福利院、聋哑学校、老人院、独居老人的家……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当问及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去做公益的动力是什么,黄哲思索了半分多钟,也没能想出个原因,“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对我来说,献血只是一种习惯,而公益事业,能让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和别人共同分享那份幸福和喜悦。”

澄清部分对献血与用血的偏见 呼吁更多人参与献血

采访过程中,谈到了很多人都说“献血免费,用血要钱”的说法,而黄哲则给出了解释。

他说,其实献血的过程中,许多成本都是由血站担负的。首先就是为了保证用血者的健康和安全,血液需要经过献血招募、体检、化验、采集、检测、分离、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资源投入,有成本费用。如对血液检测,每一份血液要进行20项次检测,且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病毒检测是采用进口试剂检测的。血液是无价的,病人用血是不收取血液本身的费用,病人只支付了血液从采集、检测、分离、贮存的直接成本费。

其次,血液没有高价,不存在从中营利。血站是政府设立的全额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血站在供血时,将采供血过程中投入的直接成本费回收并上交财政统一账户;血站所需的全部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如果将财政增加投入的工作经费、设施、专项设备和进口试剂等费用计入用血费用内,其实实际的成本费远超过现在的价格。

“献血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目的性,但是我一个人不管献多少血,力量还是十分薄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大家也能有主动献血的意识。不管是坚持献血也好,还是偶尔心血来潮献血也罢,只要献血的,都是英雄。”黄哲说,每年医院都会收治大量的病人,需要靠输血维持生命,尤其是血液病的病人,需要进行输血维持生命的更是不知凡几,每献出一份血液,都是在帮助患者延续生命,更是支撑起病患家庭完整性的希望。

他说,自己也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坚持,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其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杨波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献血免费吃自助餐外,更要解决“用血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7
北京“00后”消防员献“熊猫血”救病人 成为消防员5年共献血10次累计3800毫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4
山东: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及以上终身享受无限量临床用血费用减免
央视新闻 2024-03-18
总输血量3.72万毫升!南宁血站挽留产妇生命开启绿色通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31
给《狂飙》挑刺 这些献血桥段是戏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5
“热血家庭”献血372次累计超10万毫升 可为530名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武汉晚报 2023-01-31
江西24岁小伙四年献血48次捐造血干细胞1次 小伙:帮助别人是我的放松方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9
无偿献血17年 浙江吴兴农民用行动诠释人生价值
中国新闻网 2021-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