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课程到劳动教育
中国教师报 2022-09-03 21:22

今年6月的一个下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贤相广场跳蚤市场拉开帷幕,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各个“摊主”吆喝叫卖,十分热闹。卖场的环境经过精心布置,宣传标语也煽动着“买买买”的氛围。

“老师,买一朵这个手工花吧,永不凋谢的永生花象征永恒的感情。”五(1)班学生郭杨钰颀追在教师王爱霞后面卖力地推销着。“你和你哥哥卖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他卖两块你卖两块五,那谁还买你的?”学生刘锦泽的班主任一脸担忧地问,刘锦泽却嘿嘿一笑说:“老师,这样他才卖得快啊。我们是双胞胎,做生意还分家吗?”这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之商业初体验的场景,学生纷纷参与,乐在其中。几千年前,齐国创造了上古时代最为耀眼的商业文明,学校尝试在劳动教育中融合齐文化的璀璨,让学生传承古人的智慧。

行走的劳动课程

稷下学宫学者的著作《考工记》,记述了木工、皮革工、染色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记载了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是关于手工业的精妙记载。循着先人的足迹,学生走进稷下文化园开展研学活动,亲手体验扎染制作,学习染色工艺,感受手工业职业初体验,他们不禁对《考工记》记载的染色技艺啧啧称奇。

扎染、制陶,《考工记》里记载的手工业技艺都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此外,跟着《齐民要术》学习劳动技能,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于临淄写下的《齐民要术》,对16种大酱、24种食醋的酿造工艺有着全面、详细的总结记载,还原了齐地临淄底蕴深厚的饮食传统风貌。贾思勰堪称中国酱醋酿造学始祖。学生走进临淄区“巧媳妇”酱文化研学园,了解到关于酸、甜、苦、辣、咸这5种味道的一系列知识,感受《齐民要术》及其作者贾思勰与齐国大地的历史渊源。研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解到传统酱油的工艺和现代生产工艺。通过看、闻、品等步骤,学生还从色、香、味、形、器之中全面体会数千年来中国酱醋酿造的故事和文化,尝试动手酿造豆酱。

走出校门去特定的场所劳动研学,这就是“行走的劳动课程”。别具一格的课程让劳动教育更深入、更广泛,更具有劳动的原汁原味。在齐文化传承中进行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齐文化的传承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学校劳动课程的特色。

诗意的劳动体验

种植知识在《齐民要术》中也有诸多记载。学校与临淄区皇城镇小铁村实践基地长期合作,定期带领学生学习种植等劳动技能。在小铁村,学生走进现代化蔬菜大棚,菜花、西红柿等蔬菜苗株依次映入眼帘,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分发蔬菜幼苗给学生,学生开始学习体验种植活动,松土、挖坑、种苗、盖土……漫步《齐民要术》文化长廊则是学生每次来小铁村研学的必选项目。“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让学生了解到万物有时令,更明白做事情要找准时机的道理。

除了定期借助小铁村田园综合体、“忆当年”劳动实践基地认识蔬菜、体验劳动,学校还开辟了“空中农场”,依托“躬耕乐道”种植课程开展校内种植劳动实践活动。学校现阶段投入使用的空中农场有2个,建设中的中药种植园有1个,总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空中农场实践基地实行班级承包制,每班一个固定责任区,班级自行播种、自行管理,日常浇水除草。自己种的西瓜、甜瓜、辣椒、西红柿被一一采摘品尝,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对农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诗教也被学校巧妙内化在种植教育中。空中农场长廊两侧墙上都是学校精心挑选的与种植有关的诗歌。“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自己班级种的菜没有发芽,学生殷勤而着急去浇水时,被班主任领着读了一遍墙上苏辙的《种菜》,不禁哈哈大笑。田园诗歌被学生大量吟咏,有“草盛豆苗稀”的调侃,有“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美丽,有“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欣喜。这些原本有些遥远模糊的诗情,在种植劳动中瞬间具体可感起来,种植也从单一的劳动变成了与诗教融合的诗意体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劳动情感。

幸福的劳动锻炼

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周末我当家”“小小劳动者”等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充满仪式感和责任感。“周末睡个懒觉,等着孩子叫起床,吃孩子动手做的早饭,实在是无比惬意的一件事。”四(5)班学生力国城的母亲直言“周末我当家”活动提升了家庭的幸福感。在学校每年的“七彩寒假”“我的暑假我做主”等特色品牌实践作业中,劳动专题都是必不可少的。“7:40做家务,11:20收拾屋子,17:00做晚饭……”这些家务劳动都在四(4)班学生常涵栋的暑假计划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还设置了不同的任务群,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家中坚持劳动,从而系列化、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

回归实际的劳动,比如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

学校把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纳入劳动教育体系。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特殊的节日或时间节点,学生走进小区做志愿清洁,走进公园义务植树,走进敬老院义务劳动,在他人赞许的目光中体验劳动的社会价值。

常态的劳动教育

学校不仅深入挖掘齐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建立了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而且研发了课程完善、机制健全的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课程。

教师王颖的烘焙劳动课程最受学生欢迎。每到周四下午,烘焙教室总会飘出诱人的香味,蛋挞、曲奇这些精致的糕点在学生的辛勤劳作下出炉,整个教学楼飘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气味。

校内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了校内劳动清单并配套设计了评价体系,遵循人人有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利用班级微岗位、自我周边责任区、班级卫生区等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为了保证日常生活劳动课程落地,学校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园生活元素,把草坪、花坛、食堂、餐厅、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场所,让学生承担擦黑板、分午餐、扫地、打水、清洁校园、植树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另一方面创新性组织防疫卫生、垃圾分类等校内主题劳动,让校园日常劳动成为常态。

“每天早上我都在教室门口测量体温,这是我的劳动岗位,这个岗位让我深深理解了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测温人员的辛苦,对社会劳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学生于子畅对自己的岗位劳动感触很深,他还向班主任提议轮流测温,让每个人都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从而更加配合社会防疫工作。

学校还举办劳动周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日常劳动技能比赛、“劳动之星”评选、劳动教育文化宣传等活动,使得学生的劳动表现量化可视,极大促进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大力推动“劳动课程”和“课程劳动”并进,学校通过劳动时间常态化、劳动空间全域化、劳动参与全员化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价值。

作者/甄姣 赵瑜,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