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讲“幼小衔接” 还有“幼小迎接”
经济观察报 2022-08-21 10:12

没错,我说的是“迎接”,不是“衔接”。

由于小学抢进度、比分数,本来“幼小衔接”是要解决小学“惹下的事”,可是多年来,却一直让幼儿园“蒙冤”,因为很多声音一直在批评幼儿园搞小学化违规教学。然后,大多数幼儿园倒是听话了,可是小学仍然照旧,还是“三档起步”。

是的,小学“抢进度”、比分数,直接催生了社会上的学前班,这是一种生存在体制夹缝中和街头巷尾内的业务,因为不在体制内就没人管,就彻底小学化,直接对接小学的需求。

可如此下来,幼儿园惨了,每年一到了大班就被“割韭菜”,逼得许多幼儿园到了“黑五月”,就开始围追堵截,跟家长们讲“幼小衔接”的事,讲明白的留下,坚持孩子必须赢在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还是带着孩子转身离去,让幼儿园大班“溃不成班”。

为这事,我一直在为幼儿园喊冤。因为,幼儿园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幼小衔接”的事了,也弄懂了正确的“幼小衔接”不仅于知识,更多的是自理能力准备,心理适应性准备和社会环境适应性准备等。

不过,奇怪的是,幼儿园这边热情高涨,小学那边却无动于衷,就像“剃头挑子一头热”,逼得幼儿园仰视着小学说:你们速度慢一点呗,走下台阶迎接一下孩子们吧!

这也是课题,叫做“幼小迎接”。

这个题太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难以解答,最后,教育部专为这件事出手,于2021年4月份发文《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同年10月份,教育部又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第8297号建议,给予专门答复,明确表示: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省市将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

业内认为,这个文件主要就是针对小学颁发的,因为幼儿园“懂事早”,幼儿园教育是一湾活水,“幼小衔接”那点事随便找一位老师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剩下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小学那头的事。

当然,幼儿园老师们说不清楚的事,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把两大措施送给了小学,而且直击问题。

如,文件的第三部分“解决措施”中第二点指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这一段话如果删繁就简,也就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入学适应期”;教学方式应强化探究性、体验式学习;纠正超标教学和盲目赶进度。

“解决措施”第三点还说到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

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如果我们把第二点说成是为“幼小迎接”定性和定方向,那么,第三点所说的联合教研,就是双向衔接的保障。

接下来,大家正拭目以待,就是看小学能不能降阶以待,迎接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看看小学能不能不以“三挡起步”,把刚入学没站稳的孩子们弄个“倒仰”;看看教育主管部门设计的“入学适应期”,能不能落实到位。

如能做到,孩子幸甚,家长幸甚,幼儿园幸甚。

文/王国平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大兴区举办“幼小科学衔接”项目推进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学段衔接要做好哪些事?
微言教育 2024-09-24
不能靠“提前学”来解决,“幼小衔接”该衔接什么?
工人日报 2024-07-27
家长应如何帮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阶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3
探索“幼小衔接”,密云区举办幼儿体育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4
宁夏银川:多举措严禁幼儿园发生“小学化”倾向
中国新闻网 2023-04-13
协同育人从课程融合发力
中国教育报 2023-01-30
育民小学打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