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翻倍易,三年一倍难。”
在捉摸不定的市场里,基金经理取得长期好成绩要比取得中短期好成绩难得多。
基民,要的是与“长期业绩”一起成长!
2021年中国基金业年报披露完成,针对中国公募基金业绩研究的多份评价评级报告发布。21世纪资本研究院基于晨星(中国)披露数据进行研究,提炼出基金经理长期业绩榜单多个趋势性线索。
譬如,工银瑞信、易方达、建信、华安、招商、广发、农银汇理等头部基金公司,就呈现霸榜现象: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集体排在收益榜单前列。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即是三年期和五年期业绩榜单的“双冠王”工银瑞信。
即便行情波云诡谲,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大盘股结构牛,2018年的熊市,2019年的普涨,2020年的成长牛,2021年的新能源和资源股的结构牛,2022年一季度行情下滑等。
通过监管沟通、数据研究与机构走访,21世纪资本研究院试图寻找“长跑赢家”的秘密。
其中亦包含基金行业“从短期转向中长期考核”价值理念与集体自觉,部分头部机构尤为典型。
权益:穿越“时”力
之所以选择晨星(中国)数据作为研究标的,主要是因为其公允性较高,被基金业人士称为行业“奥斯卡”。
其对基金业业绩研究的结论在一季度末发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有56家基金管理人的195只基金获评“权益类五年五星基金”;另有80家基金管理人的284只基金获评“权益类三年五星基金”。
以权益类五年五星基金为例,超过10只的基金管理人有4家:工银瑞信基金(14只)、易方达基金(13只)、华安基金(12只)、建信基金(12只)。
他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中长期权益基金业绩实力榜的第一梯队。
工银瑞信成为“长跑基金”最大赢家。
2021年工银瑞信旗下公募产品为投资者创造盈利260.58亿元,排名2021年基金公司赚钱榜单前十。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下同),工银瑞信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中,16只基金获评晨星(中国)三年期五星评级,14只摘得五年期五星基金。
数量均为同业第一,成为权益类长跑基金名副其实的“双冠王”。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28只产品业绩跻身同类前十。其中,工银生态环境股票、工银战略转型股票、工银前沿医疗股票、工银信息产业混合等9只基金排名同类第一。
工银瑞信有19只主动权益基金跻身同类业绩榜单前十强。
工银瑞信在151只大盘成长股票基金中,有5只产品五年期业绩跻身同类TOP10,独占半壁江山,位列行业第一。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提炼其中的个案进行研究,趋势性信号更为显著。
在权益类基金赛道,工银瑞信有10只基金获评三年期与五年期“双五星”评级。
譬如,由“老将”何肖颉管理的工银生态环境股票夺得三年期业绩冠军,五年期同类前十;鄢耀管理的工银新金融夺得五年期同类亚军;王君正管理的工银美丽城镇也位列五年期业绩前五。
张宇帆管理的工银物流产业、袁芳管理的工银文体产业分别以22.56%、21.85%年化收益跻身近五年同类前十。
在行业股票-医药基金赛道,五年期与三年期前十榜单里,工银瑞信赵蓓的产品均占三席。谭冬寒管理的工银医药健康亦以31.42%的年化收益位居同类前五。
平衡股票基金赛道、其他混合型基金赛道,“金牛”基金经理单文、“均衡名将”杜洋、“价值投资女将”王筱苓,均星光熠熠。
固收:守住“势”压
继续以工银瑞信为例,其固收业绩也显露出一定的趋势逻辑。
晨星(中国)业绩榜单及评级数据显示,由杜海涛、景晓达共同管理的工银添颐债券,近十年累计回报达139.39%,年化回报达9.12%,高居积极债券基金TOP10。
作为债基中难得的“翻倍基”,其获得十年期五星评级。
“固收”投资更重视趋势研究,既可服务于固收投资,亦是研究相关基金公司整体投研能力的一个视角。
工银瑞信的“固收类”业绩并不令人称奇,从发展惯性来看,“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在早期就是以“固收类”业务见长。
作为最大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完整见证了国内固收类公募基金蓬勃发展的全貌。
从数据来看,除杜海涛、景晓达相关产品外,何秀红所管理的工银四季收益债券,以近十年6.92%的年化回报高居普通债券基金TOP5,不仅获得十年期五星评级,且凭借各维度出色表现,一举斩获2022年度晨星(中国)“年度普通债券型基金奖”,成为2022年度该类别唯一获奖的基金产品。
谷衡和张略钊共同管理的工银纯债债券,以近三年4.24%的年化回报,获得三年期五星评级,此前也获得了晨星(中国)2022年度“纯债型基金”提名。
同样由谷衡管理的工银尊益中短债债券F,近一年收益率5.35%,在同类217只短债基金中位居前五。
展开数据会发现,趋势不局限于传统的“权益”和“固收”两个主赛道。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工银香港中小盘股票(QDII)人民币和美元份额、工银全球精选近五年、三年业绩均稳居同类前三,工银全球美元债美元份额三年期业绩也位列同类前五,为投资者海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工具。
这些业绩成绩与“固收”团队对于趋势的研判,或亦不乏关联。
截至2021年末,工银瑞信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7万亿元,旗下各类产品(含非公募)累计为近7000万客户创造4852亿元投资回报,其中公募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了近2000亿元的利润,居银行系公司第一。
“军团化”非个例、非偶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
不仅仅是工银瑞信基金,近年的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明星基金经理“军团化”趋势。
在绩优基金中,往往同一家基金公司同时有多只基金霸榜基金榜单前列。
譬如2020年,农银汇理赵诣管理的4只基金收益包揽第一、二、三、四名;2019年,广发刘格菘管理的3只基金收益包揽第一、二、三名。
这些基金和基金经理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仅是一家基金公司中最显赫的代表。
深入研究数据会发现,这些基金公司里,还有着一批优秀基金经理和明星基金集体作战: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背后还有无数的优秀基金经理,一只明星基金背后还有无数的优秀基金。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调研多家机构了解到,长跑基金涌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背后有一个完善的产品布局和强大的综合投研平台。
在此基础上构建明星投研团队,方得“老”“中”“新”三代战将涌现。
以工银瑞信权益团队为例,何肖颉、黄安乐、王筱苓、鄢耀、王君正、游凛峰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基金经理;以袁芳、赵蓓、谭冬寒、单文、杜洋、张宇帆、杨鑫鑫、胡志利等为代表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以夏雨、王鹏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基金经理。
以赵蓓的履历来看,其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目前在管基金规模322.79亿元,“代表作”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过去3年、5年的业绩均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一,亦是由“新生代”经十余年成长为“中生代”骨干。
对于“医学博士”谭冬寒来说,这亦是其进入工银瑞信的第十个年头。
大平台与强投研
深入研究数据会发现,优秀基金经理背后有一个优秀团队,并不是一句停留在“客套”层面的空话。
譬如工银瑞信投研人员约180人,投资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3年。
易方达、建信、华安、招商、广发、农银汇理等,均是投研团队规模和从业平均年限在业内翘楚的机构。
与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不同,大机构重视平台建设,投研人员多以自主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
事实上,在工银瑞信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中,自主培养的比例超过90%。
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大型基金公司往往更容易构建全面、高效的投研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还是资产配置层面的投资实操,更容易在理念上获得“共鸣”,从而自下而上的深入研究,和优中选优精选投资方法论更易“契合”。
上述多家机构人士透露,公司内部构建了强大的知识共享平台。
这些设置均有利于构建敏捷高效的投资决策流程。
基金经理对于“投资决策流程”效率对业绩影响深有感触。在严苛的投资的纪律要求下,动态调整的及时性,通过高效的过程管理,持续降低业绩波动性,提升业绩竞争力,考验的正是平台的实力。(庞华玮)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