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摄影奖”:聚焦可持续 用镜头捕捉“希望”
北京青年周刊 2021-11-16 17:09

2021年11月16日,第八届百达摄影奖(Prix Pictet)精选佳作展《希望》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来自8个国家的12位世界级摄影师通过镜头彰显了生态环境问题等热点议题的叙事力量。该展览此前已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lbert Museum)等全球知名艺术机构展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热爱摄影、关注环保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HOPE“希望” |入围艺术家

乔安娜·乔玛利Joana Choumali,乔安娜·乔玛利是视觉艺术家、摄影师,1974年生于科特迪瓦,目前生活和工作于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乔玛利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学习平面艺术,从事摄影前她曾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艺术总监。她的作品关注概念肖像、混合媒体和纪实摄影,多数围绕非洲,以及她对周遭各种文化的了解展开。在她的最新作品中,乔玛利直接在图像上进行刺绣,以缓慢和类似冥想的姿态完成创作。乔玛利的作品曾于阿比让文明博物馆、阿比让东依瓦当代艺术基金会、阿比让艺术之家当代艺术中心、巴塞尔维特拉设计博物馆、马拉喀什艾尔·马登当代非洲艺术博物馆、塞内加尔圣路易岛摄影美术馆、阿姆斯特丹热带博物馆、巴马科摄影双年展、巴黎PHOTOQUAI摄影双年展、布雷切尔基金会、开普敦非洲蔡茨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展出。2014年,乔玛利荣获“CAP当代非洲摄影奖”和“LensCulture新兴人才奖”。2016年,她获得了玛格南基金会应急基金和南非的“Fourthwall Books摄影集奖”。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她的“译介与装饰”系列在科特迪瓦馆展出。

767855543.jpg

乔安娜·乔玛利《无题》;系列:Ça va aller(没关系),2019年;© 乔安娜·乔玛利、百达摄影奖

沙希杜尔·阿拉姆Shahidul Alam,1955年生于孟加拉国,目前生活和工作于达卡。沙希杜尔·阿拉姆是摄影师、作家和策展人。在从事摄影工作前,他于伦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84年阿拉姆返回家乡达卡,用镜头记录下孟加拉国当时的社会变迁。阿拉姆连任三届孟加拉国摄影学会主席,并成立了Drik摄影机构、孟加拉国摄影学院、Chobi Mela摄影节、Majority World摄影机构和南亚媒体学院。他的作品曾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展出。他曾任伦敦白教堂画廊、瑞士温瑟图尔摄影博物馆、吉隆坡国家美术馆、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布鲁塞尔双年展和奥克兰摄影节的客座策展人。阿拉姆曾荣获孟加拉国艺术家的最高文化奖“艺术奖章”,以及露西奖(2018年)和ICP大奖(2019年)等众多奖项。他的展览“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于 2017年在柏林举行的全球移民与发展论坛上重点展出。

1643376143.jpg

沙希杜尔·阿拉姆;法蒂玛梦想成为一名模特,她正在展示她的新裙子。(2014年)系列:她依然微笑,2014年 © 沙希杜尔·阿拉姆/Drik/Majority World

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Margaret Courtney-Clarke,1949年生于纳米比亚,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斯瓦科普蒙德。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在南非学习艺术和摄影,之后,她于意大利、美国和非洲各地从事摄影工作长达40年。考特尼-克拉克的职业生涯始于意大利摄影师和电影制片人帕斯夸莱·德安东尼斯门下,此时她多拍摄艺术、建筑和古董等。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她成为自由摄影师,在欧洲和非洲各地为杂志社拍摄作品。1979年,根据种族隔离法,她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她放弃了南非公民的身份,后来在联合国的保护下回到了非洲西南地区,并取得纳米比亚公民的身份。考特尼-克拉克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记录非洲当地女性身份的项目。“把悲伤哭成一场匆匆的雨系列”(2014-2018年)标志着考特尼-克拉克的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品记录了她返回纳米比亚的历程,以及她走进当地人的生活和这里危机四伏的处境。她的所见所闻使她在这个焦灼的世界里发现了隐秘的蓄志,这便是希望的化身。考特尼-克拉克的摄影作品在世界各地举办过逾200场展览。

107274989.jpg

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生活就是他们》; 埃姆西·特詹比鲁和贝弗利·特吉文德在她们工艺品摊位附近的路上跳舞,吸引来往的旅游巴士。(2017年)系列:把悲伤哭成一场匆匆的雨,2014-2018年© 玛格丽特·考特尼-克拉克、百达摄影奖

雷娜·阿芬第Rena Effendi,1977年生于阿塞拜疆,现居伊斯坦布尔。雷娜·阿芬第曾学习语言学,早期专注于探讨石油行业对阿塞拜疆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响。她花了六年的时间沿着一条从佐治亚州到土耳其、长达1700公里的石油管道进行研究,并于200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管道梦想:管道沿线的生活纪事》。阿芬第的作品曾于伦敦萨奇画廊、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她的作品被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克劳斯亲王文化发展基金会永久收藏。阿芬第曾荣获众多奖项,她是2011年克劳斯亲王奖的获奖者;2012年,她的《切尔诺贝利:这里的静物》系列入围百达摄影奖。2014年,她于世界新闻摄影奖“纪实人像”组获得两个奖项。阿芬第曾任多个知名摄影比赛的评委,包括世界新闻摄影奖和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等。阿芬第曾为《国家地理》杂志、《纽约时报》、《Vogue》、《嘉人》、《纽约客》、《GEO 视界》、《每日电讯报》、《新闻周刊》、《时代》杂志、《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媒体提供作品。

1766658751.jpg

雷娜·阿芬第,博尔卡家族每年夏天都会建造40个干草堆的其中一个,摄于罗马尼亚马拉穆雷什。(2012年)系列:特兰西瓦尼亚:在草地上建造,2012年© 雷娜·阿芬第、百达摄影奖

卢卡斯·福利亚Lucas Foglia,1983年出生于美国,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旧金山。卢卡斯·福利亚在纽约州的一个农场长大,目前生活于旧金山。2017年Nazraeli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本书《人性》。福里亚的作品被丹佛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休斯敦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福里亚是阿拉斯加朱诺冰原研究计划的成员,该计划是西半球对冰川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自1946年以来,福里亚每年夏天都会穿越朱诺冰原——世界上最大的冰原之一。

1483075178.jpg

卢卡斯·福利亚,肯齐身处冰川裂缝中,摄于阿拉斯加朱诺冰原研究计划 ;自1946年以来,每年夏天,阿拉斯加朱诺冰原研究计划的成员都会穿越朱诺冰原——世界上最大的冰原之一。该计划是西半球对冰川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2016年)系列:人性,2016-2019年 © 卢卡斯·福利亚、百达摄影奖

珍妮尔·林奇Janelle Lynch,1969年出生于美国,目前生活和工作于纽约。珍妮尔·林奇是美国摄影师,以大型尺寸的摄影作品著称。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透过美国、墨西哥和西班牙的陆景和水路研究关于缺席、存在、超越和生命周期等主题。林奇拥有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硕士学位,师从乔尔·斯特恩菲尔德和史蒂芬·肖尔。2003年,她在巴德学院完成了摄影大师课程。2015年到2018年,林奇在纽约绘图、绘画与雕塑工作室学院学习感知绘画,师从格雷厄姆·尼克森。她的摄影作品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乔治·伊士曼博物馆和纽约历史学会等。林奇出版了三本专著,其作品曾于墨西哥城的摄影档案博物馆、佛罗里达州代托纳海滩的东南摄影博物馆、纽瓦克博物馆、法兰克福摄影论坛、耶尔国际时装、摄影与配饰艺术节等展出。她的作品被众多国际出版物收录。林奇任教于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常任客座讲师。

1118708964.jpg

珍妮尔·林奇 《为你》(2017年);系列:看待爱的另一种方式,2015-2018年 © 珍妮尔·林奇、百达摄影奖

罗斯·麦克唐纳Ross McDonnell,1979年出生于爱尔兰,目前生活和工作于纽约。罗斯·麦克唐纳是一位电影制作人和摄影师,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麦克唐纳透过创作长期纪录片的形式关注可持续发展、冲突、移民和生态等议题。他的第一部影片《殖民地》屡获殊荣,探讨了美国蜜蜂数量下降的问题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之后他的影片关注墨西哥和阿富汗的地方冲突,以及他的家乡都柏林的社会住房问题。近期他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和亚马逊拍摄的电影《埃连》获得了2018年艾美奖新闻和纪录片提名。罗斯的摄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展览和出版。他是《时代》杂志、《纽约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出版物的长期供稿人。

376024357.jpg

罗斯·麦克唐纳 《肢干–9》(2012年);系列:肢干,2012年 © 罗斯·麦克唐纳、百达摄影奖

基甸·孟德尔Gideon Mendel1959年出生于南非,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伦敦。基甸·孟德尔于开普敦大学学习心理学和非洲历史。他于1980年代种族隔离时期的最后几年开始摄影。孟德尔于1990年代初移居伦敦,继续探讨全球社会问题。孟德尔关于南非的早期作品曾于奥奎·恩威佐策划的“种族隔离的兴衰”巡回展中重点展示。孟德尔近期的项目“詹加尔”是对全球难民危机的“反摄影”探索,曾于2017年在伦敦的非裔摄影师协会展出,并由GOST出版社出版成集。自2007年以来,孟德尔一直致力于“溺水世界”,这是一个探讨洪水和气候变化的长期项目,亦是他对气候变化的个人回应。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和全球许多机构都曾举办该项目的展览。孟德尔曾获得“W·尤金·史密斯人文摄影奖”、6届世界新闻摄影奖和大赦国际媒体奖等。他曾入围2015年百达摄影奖“混乱”主题奖项,2016年他获得了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的“波洛克创意奖”和绿色和平摄影奖的评审团奖。

1702141750.jpg

基甸·孟德尔,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杜图,于杜杜扎的四名年轻人的葬礼上对哀悼者发表讲话。摄于豪登省东兰特市,1985年7月。(2016年扫描和重新装裱)。系列:损坏:那些消退的记忆的证明,2016年 © 基甸·孟德尔、百达摄影奖

伊沃·普里克特Ivor Prickett,1983年出生于爱尔兰,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欧洲和中东。伊沃·普里克特近期的工作聚焦于发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困境。作为《纽约时报》的独家摄影师,他在当地花费了数月的时间透过文字和摄影进行报导。他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作品为他赢得2018年世界新闻摄影奖综合新闻故事类的一等奖,并入围普利策奖最终提名。“哈里发的终结”全部作品于2019年由德国出版商史泰德结集出版。2009年以来,普里克特驻扎在该地区,同时从事编辑工作及完成自己的长期项目。普里克特的作品荣获众多知名奖项,包括世界新闻摄影奖、普利策奖、海外新闻协会奖、全球年度图片奖、摄影才能奖、泰勒·韦辛肖像摄影奖和伊恩·派瑞摄影奖学金等。他的作品已在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和伦敦国家肖像画廊等机构广泛展出。他是欧洲佳能大使,并于纽波特的威尔士大学获得纪实摄影学位。

1360912129.jpg

伊沃·普里克特,系列:哈里发的终结,2017-2018年 © 伊沃·普里克特、《纽约时报》、百达摄影奖

罗宾·罗德Robin Rhode,1976年出生于南非,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柏林。罗宾·罗德是一名跨领域艺术家,他使用丰富的视觉语言,包括摄影、表演、素描和雕塑等,透过诸如肥皂、木炭、粉笔和油漆等日常生活中的媒材构建引人注目的叙事。罗德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后的新时代,他所接触到的创作表达方法源于个人的精神,而非受政治或社会议程的支配。倍受城市音乐、电影和体育影响的青年文化,以及以彩色壁画来讲述故事的创作形式,共同促成了罗德混合街头美学的形成。罗德曾于瑞士苏黎世建设艺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德国柏林汉堡车站美术馆、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美国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和英国伦敦海沃德画廊等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和群展。罗德亦曾参加义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澳洲悉尼双年展和美国新奥尔良双年展等。他的作品被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杜塞尔多夫尤莉娅·斯托舍克收藏、法国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等机构。

724575410.jpg

罗宾·罗德《希望的本义》(2017年)系列:希望的本义,2017年; © 罗宾·罗德、百达摄影奖

阿沃斯卡·凡·德·莫伦Awoiska van der Molen,1972年出生于荷兰,目前生活和工作于阿姆斯特丹。阿沃斯卡·凡·德·莫伦是一名荷兰摄影师。她曾就读于荷兰格罗宁根的密涅瓦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和摄影。2003年,她获得荷兰布雷达圣乔斯特美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硕士学位。2017年,凡·德·莫伦的展览“布兰科”入围了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基金奖,并获得了拉里·苏丹摄影奖。她在2014年获得了日本哈里班奖,2011年在法国的耶尔国际时尚、摄影与配饰艺术节中入围最终名单。她的第一本专著《隔绝》曾于2014年被提名巴黎光圈基金会摄影集奖,并获得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全球最佳图书设计”银奖。她的个展包括在卑尔根克拉宁堡博物馆(2019年)、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2016年)和京都广诚苑(2015年)等。她的群展包括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2019年)、旧金山24号码头摄影博物馆(2017年)、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2017年)、伦敦摄影师画廊(2017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2016年)、安特卫普摄影博物馆(2015年)和阿姆斯特丹马赛屋摄影博物馆(2013年)等机构。她的作品被旧金山24号码头摄影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首尔摄影博物馆、海牙摄影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等世界各地的机构收藏。

1032573565.jpg

阿沃斯卡·凡·德·莫伦 《#311-16》(2011年);系列:黑色天堂,2010-2018年 © 阿沃斯卡·凡·德·莫伦、百达摄影奖

亚历山大·韦伯斯特Alexia Webster,1979年出生于南非,目前生活和工作于纽约。亚历山大·韦伯斯特是一名摄影师和视觉艺术家。她的作品探索了非洲大陆等地的亲密关系、家庭和身份等议题。2013年,她获得了“Artraker冲突艺术奖”和“CAP当代非洲摄影奖”。2007年她曾获得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的弗兰克·阿莱特奖学金。她的作品曾在南非、尼日利亚、美国、欧洲、留尼汪岛和印度等地广泛展出,并在众多国际出版物中发表。近期韦伯斯特在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的研究津贴和奖金的资助下前往墨西哥的蒂华纳开展工作。

1767399917.jpg

亚历山大·韦伯斯特,南非开普敦伍德斯托克的康威尔和赫拉克勒斯街拐角处,两个朋友在为拍这张肖像照摆造型。(2011年)系列:街头工作室,2011-2018年 © 亚历山大·韦伯斯特、百达摄影奖

HOPE“希望”丨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6日-12月12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 3号馆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 32 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编辑/张景

相关阅读
艺术|《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法国摄影家格瓦·戴高乐:用镜头记录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艺术|摄影界的“诺贝尔奖”结果出炉 钟维兴任这一奖项评委会终身联合主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揭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视界|访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新华社 2022-09-06
第八届百达摄影奖精选佳作展“希望”开幕,聚焦地球环境
北京晚报 2021-11-19
“威廉·克莱因摄影奖”揭晓,肖像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获奖
封面新闻 2021-10-29
用镜头捕捉细节 高三少年“有想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