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报告分析称,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加速建设,为网民增长夯实基础。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达62023块/32,较2020年底增长7.6%。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948万个,较2020年12月净增17万个。二是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日益丰富,带动更多网民使用。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不断向四五线城市及乡村下沉,带动农村地区物流和数字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推动消费流通、生活服务、文娱内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应用基础服务愈加丰富,为用户带来数字化便利。三是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用户习惯加速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推出返岗就业、在线招聘、网上办税等高频办事服务700余项,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5G方面,一是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1年4月,我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提升至94%,固定宽带端到端用户体验速度达到51.2Mbps,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位。二是我国5G商用发展实现规模、标准数量和应用创新三大领先。截至2021年5月,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位列全球首位;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9000个,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呈现千姿百态,已形成系统领先优势。三是工业互联网“综合性+特色性+专业性”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了7000万台(套),工业APP超过59万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15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较2020年12月提升3.3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缩小至19.1个百分点。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推动农村互联网使用成本逐步下降。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年底有望实现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随着数字化应用日趋完善,广袤的下沉市场逐步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截至2021年6月,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达2088.2亿元,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有效打通了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末梢循环。
从具体业务发展来看,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976万,在各类调查应用中增速最为明显。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以及外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飞速发展,与餐饮外卖共同助力惠民生、稳经济。伴随着用户在疫情中逐渐养成的零售消费习惯,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外卖行业覆盖内容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外卖行业生态与骑手权益保障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行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外卖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3506万,网民使用率为37.7%。在线办公细分应用持续发展,在线视频/电话会议、在线文档协作编辑的使用率均为23.8%。一方面,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以在线办公为代表的灵活工作模式将持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在线会议、文档编辑等在线办公服务的响应速度、存储能力、功能适用性等服务性能将不断提升。
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453万,占网民整体的23.7%。从互联网医院到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互联网问诊可进行医保报销,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再到互联网医保,各地通过出台对应方案积极支持在线医疗全面发展,筑牢了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增长基础。随着我国银发群体规模逐年增长,对老年健康服务的关注,成为各互联网平台在在线医疗领域切入的重点方向。此外,智能化养老不断发展,智能设备成为该领域发展新的突破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