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频出 助贷转战线下可行吗
北京商报 2021-08-11 07:57

“银行最新产品,不看查询,不看负债,额度30万”“年化5%,最高授信50万,有逾期也可以贷”……近日,不少线下助贷业务员蜂拥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类似贷款产品,从宣传来看,大都打上了“银行产品”“大额”“低息”“不看征信”等标签,甚至部分业务员还宣称有征信修复渠道、可包装信贷资料,甚至能走银行信贷“后门”……

贷前“走后门”贷后“三不管”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以申请贷款为由,进一步与贷款推销业务员交流发现,线下助贷市场乱象频出。

一方面,在贷前风控上,不少业务员称可以帮贷款者包装信贷材料,在放款银行处“走后门”;另在贷款资金流向上,在记者提出贷款是用来买房、炒股票、买基金时,也有业务员称“完全没问题”,贷款会以装修贷名义下发,具体资金用途可以自己支配。

正如一业务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公司对接的大多为地方中小银行,在简单了解记者的个人情况后进行初审,称可以给记者贷出28万元,年化贷款利率5.04%,但具体贷款操作及协议签订,需要线下进行。

“你先和我们进行签约,把信贷资料和基本情况都给到我们,我们会给你包装材料。”该业务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当记者提出个人有过贷款逾期行为时,该业务员却不假思索回复称,“没关系,我们这边是可以走银行信贷‘后门’的,很少有下款失败的情况,实在不行我们也有线下的一些征信修复渠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这一类线下助贷公司数不胜数,记者仅填完一个贷款申请,一日内就有多家线下助贷平台联系贷款事项,其中就包括商信金融、中投众鑫、中澜海阔等。除了自称助贷平台外,这些贷款中介有的还以“信贷中心”“快贷中心”等向用户进行产品营销,但这些业务员实际上并不属于任何银行,基本都是金融外包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帮银行“拉客”,从用户高额贷款中赚取服务费,一般收取1%-5%甚至更高。

针对贷前个人信息收集、材料包装、“走后门”,贷后资金流向股票、基金、房地产等“三不管”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商信金融、中投众鑫、商信金融等平台进行求证,其中拨打商信金融、中澜海阔天眼查中披露的电话,均未被接听,此外中投众鑫工作人员一听对方是媒体,就立即挂断了电话,后续无法接通。

“助贷本是贷款业务在长期发展中衍生出的专业化分工环节,有助于提升各方效率,但也因为游走在监管边缘,而出现部分乱象。”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表示,从贷前风控来看,一些推销业务员毫无合规意识,诱导不具备申请资质的客户入场,另从贷后资金流向来看,炒股票、买基金将导致消费贷资金空转,加剧市场投机炒作风气。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线下助贷再度兴起,鱼龙混杂的市场中,确实有些助贷机构为了挣手续费,对风控排查和资金流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信用风险,助长了个人或者小企业过度借贷,甚至助长了骗贷的风气”。孙扬坦言,之前一段时间,一些银行房抵贷主要暴露的风险,就来源于这些线下助贷渠道。

线上蠢蠢欲动

线下助贷乱象不断,而反观线上助贷市场,目前也不好过。

一方面,随着线上获客成本持续上升,不少助贷平台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断直连大势下,部分平台直言后续合规压力骤增,产品也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两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近10位来自不同线上助贷平台的从业人员,断直连压力下,有的机构正在进行产品上的调整,有的在加紧与征信机构的合作以及API端口的改进。“之前的模式指定不受用了,但我们还是主攻线上。”北京一线上助贷平台人士感叹道。

与此同时,另一从事线上助贷业务的公司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线下助贷确实有很多公司在做,但和线上助贷不是同一拨人,线下这块存在很多灰色空间,目前公司不考虑转型线下,主要是考虑成本问题”。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上海一助贷平台从业人士处获悉,断直连压力下,公司已经考虑组建团队,试图转向线下。该从业人士透露,“线上助贷机构一般是给持牌金融机构导流或者做联合贷款,一直都存在一些信息层面的博弈,助贷机构尽可能获取信息并留存信息,但是金融机构就不希望这样,其中存在很多矛盾点。现在断直连下,助贷机构没办法把信息原原本本传给持牌机构,所以平台也在想着能不能对接一些线下的业务,可能更有操作空间”。

无独有偶,另一家线上助贷平台,目前也已将线下获客视为一个重要渠道,据介绍,该平台早已组建线下团队,人数超过600人,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商户,也包括个人业务。

与前述上海助贷平台一样,另一平台业务人员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不少机构确实开始转攻线下,但和断直连或没有直接联系。该人员说道,“目前,线下业务相比线上业务,一是渠道自建,客群的成本与质量相对更加可控;另外行业激烈竞争,线上获客成本持续上升,线下场景的成本比较优势开始显现,因此有一批企业开始回过头来重新探索金融科技与线下场景结合的方式”。

“尽管线下场景渠道自建,客群相对可控,但线下业务不如线上标准化、数据化,也没办法通过风控模型合理预测,因此要注意金融风险总是滞后的,线下现在的利润是否持续,未来会不会爆发风险,还有待观察。”该人士说道。

双管齐下是必然

乱象频出背景下,助贷机构由线上转向线下,真的可取吗?

在孙扬看来,“转向线下,助贷面临的监管压力会小很多,但实际上会给贷款业务带来风险,尤其是那些抱着赚一笔钱就走,通过包装贷款资料来赚钱的,背后风险其实很大,不仅对金融机构不利,对社会不利,对借贷人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

“助贷业务实际上最早是从线下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线上助贷模式才得到快速发展。”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目前看,一些头部线上助贷平台也在探索线下获客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式开展业务,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互联网红利消失相关,线上获客成本上升,适合客群增长受限;另一方面也通过线下方式,在小微、场景客群、大额借贷等方面进行拓展。至于线上还是线下,主要还是看哪种方式更有效,成本更低,未来看,在一些助贷业务上,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会成为主流。

苏筱芮则认为,由于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互联网贷款的监管体系逐步形成,而线下业务则缺乏明确依据,尚处于“荒原”,在她看来,线上助贷转战线下或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一些深耕线下业务的传统机构早已积累多年资源与运营经验;另一方面,线下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面向的客群也不如互联网渠道广泛。

助贷市场鱼龙混杂,后续又将如何规范?在孙扬看来,监管部门还是要出台助贷的管理规范,对机构开展线下助贷业务流程提出合规要求和规范,另对金融机构也要加强约束,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助贷机构的准入和管理,此外,监管部门要对金融机构的线下业务做穿透式管理,重视贷后风险管理。

苏筱芮则称,后续严监管是必然趋势,助贷依托于持牌金融机构,主要还是通过持牌金融机构的约束来传导至助贷端,一方面需要持牌金融机构提升对合作机构的监督管理意识,强化风险识别流程;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制度方面厘清合作权责,将线下助贷业务纳入监管范围。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拟建立名单制管理 中小助贷机构有点“慌”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27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 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是谁 游走在AB贷灰产背后
北京商报 2023-08-23
是谁游走在AB贷灰产背后
北京商报 2023-08-23
过度借贷、黑产猖獗 互联网助贷业务亟待规范
第一财经 2023-07-07
消费贷利率又“卷”起来了
北京商报 2023-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