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重金押注教育领域的投资机构也懵了。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仅2020年全年就有67起投融资事件聚焦K12教育领域,涉及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博裕资本、软银资本等。在“双减”落地后,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也意味着投资机构可能“血亏”。
机构被套牢
在某投资机构合伙人陈鸣(化名)的印象中,教育培训赛道的火热并非一时之间兴起,资本对教育市场始终保持关注,然而真正资金集中进入实际上有两个时间点。
陈鸣回忆称,2012、2013年前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抢占市场,资金也蜂拥而至。第二波就是在疫情期间,“短视频的爆发,有了新的传播媒介,可以更精准地买量,实现很好的裂变效应,很多机构抓住这种营销打法。”陈鸣说。
2020年也被业内称为在线教育领域的风口元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使在线教育再次收获关注,资本也敏锐嗅到了商机,在线教育机构融资的消息不断传来。
长城国瑞证券指出,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2020年融资额超过500亿元(仅含一级市场风险融资规模),超过这个行业此前十年融资总和。
不少头部在线教育机构的融资名单上,投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你知道的大机构都在里面”,陈鸣回忆说,一般的机构很难抢进去,小玩家是“没法在桌子上坐着了”。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2020年全年就有67起投融资事件聚焦K12教育领域,K12赛道活跃的投资机构包括腾讯投资、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方源资本、IDG资本、软银愿景资本、云锋基金、老虎环球基金等。
投融资数据服务机构IT桔子显示,目前,K12赛道融资总额排前三的公司分别是作业帮、猿辅导和VIPKID,各自对应的融资总额分别是224亿元、178亿元和63亿元。这三家公司背后站着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包括:DST、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腾讯投资、经纬中国、软银愿景基金、GGV纪源资本、云锋基金、君联资本、高瓴、创新工场等。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的落地相当于把学科类培训的资本运作大门关上了。对于学科类培训这一赛道来说,即使公司存在价值增长,但仍缺乏变现机制,从而使投资者失去了对这一赛道投资的必要前提条件。
“对于一些投资机构肯定损失惨重,几百亿的融资资金,大部分可能就认亏了。少数可能投到素质教育领域,尽管项目长期还可以去经营,但是出于风险角度考量,投资机构哪怕是素质教育类的,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看了。”陈鸣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称。
二级市场清仓
二级市场上,一些嗅觉敏锐的投资机构已提前退场。有人发现,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高瓴在今年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和一起教育两只教育股。景林资产也在该季度大幅减持好未来,卖出所持股数的77.61%;亿万富豪切斯·科尔曼(Chase Coleman III)旗下的老虎环球基金,在一季度全数清仓了高途。
“双减”落地后,很多声音在讨论机构的精准减持,但在一些人眼中这一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沈萌表示:“虽然相关监管措施早已开展,但要做到精准减持及变仓,则需投资者不放过市场上的蛛丝马迹,对于早先的微弱信号作出提前预判。”
陈鸣坦言,教育本质还是内容为王,主要考察的是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资本对于教育投资并不是从教育角度出发,“资本对教育机构的投资,更多是以互联网的角度出发,那些融资多的教育机构,其实打法都是流量思维。”
他进一步表示,在很多投资机构眼中,仅把教育机构当作一个交付不同内容的互联网公司。“机构主要看拉新效率、买量效率、留存效率、转换效率以及续费效率,所有指标中一大半都是互联网公司的指标,只有一小部分关注教育内容、差异化情况如何,但即便如此,也并非真正站在教育本身。”
在陈鸣看来,教育是一件长周期的事情,仅投资几年并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指出,当下的教培市场处于紧缩期,这时更要找准长线,做好相应准备,就像动物冬眠一样。从企业角度来说,相对于比拼数量和规模,如何提升效益效能,提升在线教育中师生的感受,才应该作为行业发展的方向。
上半年融资退烧
在愈发趋严的监管与整顿之下,2021年上半年,在线教育机构的融资动作明显放缓。
网经社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在线教育共发生60起融资,融资额99.9亿元,同比2020年融资额150.8亿元下降33.75%。其中,活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IDG资本、新东方、挚信资本、高瓴创投、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
除融资额下降外,在线教育吸引融资的赛道也在改变。上述报告称,2021上半年在线教育赛道最热门的投资行业为职业教育,其次为steam教育,而K12赛道的融资额仅为1.6亿元,上年同比为130.3亿元。此前,2017、2019、2020上半年最热门的投资行业均为K12。
沈萌认为,对于近期已投资K12教培企业的公司来说,其所承担的风险明显提升。“如果教培企业能够及早成功转型,那么仍有发展空间,然而转型也会存在一定难度。”(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鸣为化名)(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