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出现大客流,不同公交线路可以跨线支援,缩短乘客等车时间……随着智慧公交、区域调度中心的建设,全市已有700条公交线路实现更集中、高效的区域调度。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本市在已有42处区域调度分中心基础上,今年将建设动物园等10处区域调度分中心,采取区域智能调度发车的线路达到80%以上。同时,通过优化公交专用道等措施,本市将继续推进27条大客流公交走廊的建设。
公交专用道达1005公里
“十三五”期间,北京发布了公交线网总体规划,明确“棋盘+环线+枢纽”的线网形态,确定27条公交干线走廊。如今,在这些干线走廊上,市民已经感受到部分公交线路提速了。
“通过延长公交专用道、设置借道区等精细化措施为公交提速。”市交通委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处长王昊介绍,去年,本市重点建设了4条公交走廊示范线,包括长安街上的337路、回龙观东西大街至上地软件园的367路、大兴到三环航天桥的631快以及BRT4。比如,在西红门收费站南北两侧延长了公交专用道,使631快高峰期通过收费站的时间缩短了十几分钟;针对BRT4行驶的阜石路与四环、五环交织情况,专门在公交专用道上设置了社会车辆借道区,避免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在交织点扎堆儿。
公交专用道的施划,是公交提速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本市完成了三环、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公交专用道施划工作,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005公里,实现网络化发展。王昊介绍,今年本市将结合公交线网规划,开展公交专用道地方标准的修订,提升公交专用道效率。“目前,北京三上三下道路,具备条件的已经都施划了公交专用道,交通部门正在与交管部门一同研究,在两上两下道路施划公交专用道的可能。”王昊告诉记者,施划路段选择上非常谨慎,会结合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平衡公交提速与社会交通之间的关系。
搭建“北斗+5G”调度平台
如何用现有运力,更好、更快地完成更多运送任务,是智慧公交、区域调度要解决的问题。“十三五”期间,依托北京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大型活动指挥平台,实现了“实时公交”到站查询服务覆盖市区、市郊全部线路,给乘客在候车时间、“车厢拥挤度”方面提供精准查询服务,实现了从“盲等”到“按点儿”出行。同时,启动跨线调度、区域调度试点工作,公交集团组织实施了42处区域调度分中心,主要分布在回龙观、永丰、动物园、西苑枢纽站、菜户营、门头沟、通州、大兴等多个地区与重要交通节点,共有700条线路实现了区域内部的集中调度指挥。
与传统调度模式相比,区域集中调度厉害在哪儿?记者在动物园枢纽调度分中心看到,一整面墙的显示屏上分别是重点线路行驶轨迹、行车计划以及客流统计,四五名调度员就可以完成对不同分公司11条线路的调度。“今年上半年,实现区域调度的线路将增加至二十多条,辐射西直门、紫竹院、白石桥,最远能管到白云路。”动物园枢纽站党总支书记顾磊告诉记者,实现区域调度后,可对高峰期、节假日大客流线路进行跨线支援,运力互补,比如途经故宫的103路电车出现大客流时,可抽调其他线路车辆直接到神武门等大客流站“削尖儿”。
“司机与调度员无需见面,就可在发车屏上看到行程计划,知道自己的单程时间。”顾磊介绍,按照打造“准点公交”的要求,调度会结合不同时段路况,向司机下达不同行驶时间计划。顾磊打开手机上的“公交调度智能助手”软件,具体到每个司机的“行车路单”上,计划发车到达时间、实际发车到达时间以及“快慢点”一目了然。
王昊介绍,今年本市继续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将完成基于“北斗+5G”的网络化智慧公交调度平台设计,提升运营调度中心功能,加强调度系统与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继续建设动物园等10处区域调度分中心,采取区域智能调度发车的线路达到80%以上。推动地面公交网络化运营,研究打破车辆、停车场、线路、管理之间的界限,完成网络化运营总体设计。持续推广定制公交服务,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以大数据为支撑,优化通勤、通学等定制服务。
核心区公交保养场逐步外迁
“十三五”期间,本市建设完成各类公交场站71处建设,逐步推进核心区保养场外迁和公交场站升级改造,截至2020年末,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地面公交车辆比例超过90%。
今年,本市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公交场站专项规划,推动核心区公交场站优化提质,通过实施场、站分离,共线运营和跨线联运等措施,逐步实现核心区公交车辆保养和部分驻车功能外迁,推进广安门保养场、天桥驻车场外迁。“这项工作需要逐步开展,外面建一处,里面迁出一处,将核心区过去影响城市景观和交通的临时场站拆除。”王昊介绍。(记者 孙宏阳)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