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 | 小丁大作,尖锐厚重
北京青年报 2021-01-11 10:03

新中国漫画界有三位响当当的人物——华君武、丁聪、方成,在过去的讲座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漫画家王九成(笔名老九)已经讲述过了华君武和方成与他们各自的漫画人生,2020年的最后一个周六下午,王九成再次来到“青睐”云课堂,履行了他对读者的诺言,分享了丁聪漫画中那份厚重的幽默。

30年前,喜爱漫画的王九成因为举办大学生漫画展,有幸结识了丁聪。丁聪在送给他的一本书上称他为“九成同行”,让他这个当时毫无名气的小辈感动不已。“那是他刚出的一本书,叫《昨天的故事》。漫画家总希望我们的漫画能成为昨天的事,漫画讽刺假恶丑,但漫画家却希望世界美好。”

10bt14_b.jpg

身边名流往来,甘当小人物

讲座从丁聪的笔名说起。丁聪的笔名叫小丁,从发表第一幅作品到他去世前90多岁了,署名依然是小丁。王九成记得多年前他遇到丁聪时照了一张合影,丁老开玩笑说:老九和小丁,你这个老九不老,我这个小丁不小。

之所以叫小丁,是因为丁聪的父亲丁悚就是中国早期的漫画家,人称老丁,儿子自然就是小丁了。其次,丁聪的老师、中国漫画的奠基人之一张光宇先生曾建议他说:本来漫画就小,你签丁聪两个字占的地方特别大,也不好看,不如就签个字少的小丁,总共加起来才五笔。而王九成觉得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小丁泛指小人物,丁聪甘愿当一个小人物。

其实从少年时代到晚年,丁聪身边往来的都是名流。他的父亲丁悚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之一,上个世纪20年代,刘海粟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丁悚就担任了教务长。1927年秋,丁悚和一批上海漫画界的名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协会的牌子就挂在自己家,由此丁悚家成为当时明星、艺术家们在上海聚会的场所,每到周末热闹得像开沙龙一样,除了张光宇、叶浅予这些中国漫画领军人物,还有影视音乐圈的明星姜黎黎、王人美、周旋、金焰、聂耳等。

“少年丁聪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记得聂耳爱给他讲鬼故事,有一次喝多了,走到他们家的天井,顺着墙爬到阁楼上跟自己凑合了一宿。”

虽然身为著名漫画家,但丁悚反对丁聪步自己后尘,认为画漫画挣钱少,养不活家,所以丁聪画漫画更多是向旁人学习,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张光宇先生。

王九成介绍,近期北京正在展出张光宇的彩色连环漫画作品《西游漫记》的原稿。《西游漫记》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它借用《西游记》的基本情节题材,描写了抗战后重庆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国民党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的腐朽,是张光宇漫画的巅峰之作。王九成在屏幕上展示了其中几幅,“你们看孙悟空的形象是不是特别独特,既有现代性,又有浓浓的中国民间的味道,这种独特就是装饰性。”

王九成说,张光宇受到墨西哥一位漫画家的影响,又吸取中国的传统艺术手法,开创出具有中国气派的装饰性的漫画风格。他笔下的孙悟空不是猴子,是大圣,神气十足。后来,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里的很多基本元素都脱胎于这部《西游漫记》。而丁聪的漫画,也可以从中看到张光宇的影子。

“解放前,丁聪的主要行动轨迹都追随着张光宇,上海、香港、重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一个小跟班似的。耳濡目染中,他不仅学习张光宇的画,也学习到了张光宇宽厚的品性。”

抗战期间,丁聪和张光宇、张正宇、吕恩等一批文艺界人士转移到了重庆,落脚在爱国华侨唐瑜提供的简易房里,有住所的黄苗子、郁风也经常跑去一起吃住。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固定职业,他们便互相戏称“二流子”。有一次郭沫若前去看望,开玩笑说,我看你们这里就叫“二流堂”吧。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原本一句玩笑,却在后来影响了这一批人的人生。“反右”和“文革”时期,“二流堂”成员纷纷被打成了“右派”和“反革命分子”。

“‘二流堂’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圈子,丁聪在这里结交下一生的朋友。”

王九成说,熏陶、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但丁聪从内心里还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解放后,丁聪和华君武、方成并称为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华君武一直是旗帜性的人物,锋芒毕露、有领导气质;方成个子特别高,诙谐、爱说话;而敦敦厚厚的丁聪排序居中,特别符合他不显山不露水的处世之道。

王九成回忆了一件往事。1988年,热爱漫画的他成立了一个大学生漫画社,全国有十多家大学的学生加入,还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漫画展。“我当时邀请丁老来现场,因为没什么钱,就叫了一辆小面包车,接了一圈儿人,最后才到丁老家。现在想起来怪不好意思的,丁老这么大的腕儿,但他下楼后乐呵呵地就钻进面包车里了,就是这么的平和随意。”

丁聪一辈子不是没当过官,解放以后他就担任了《人民画报》的副总编辑,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漫画艺委会,他是首任艺委会主任。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青联常委。

“一开‘两会’,丁聪总是坐在头一排,特别显眼。别人开他玩笑,说又在电视上看见你了,他笑说没办法,开会的时候按姓氏笔画排座位。丁老就是这样一个不想当官又当了点官的人。我觉得正是这种平民的心态,没有包袱没有欲望,才可能创作出厚重的漫画作品。如果想得多了包袱太重,前怕狼后怕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都会大打折扣。”

10bt9_b.jpg

周总理列出的第一批回归名单里就有他的名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丁聪一生秉承的漫画精神。早期因为接触环境的原因,他画的多是他熟悉的上海市民和文艺圈的生活。但自从结识了像夏衍这样的共产党人,用他的话说,当时并不知道什么主义,而是被夏衍深厚的学问和高尚的人品所吸引,觉得共产党里有这样的好人,就应该跟着这样的人往前走。慢慢地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正是这些变化让他的漫画开始关注到了整体的社会生活。

10bt10_b.jpg

《花街》

王九成举例,解放前,丁聪发表了大量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讽刺漫画,比如1944年在成都创作的彩墨漫画《花街》。

“这是丁聪化了妆到妓院聚集的地方后回来画的。在那里他看到了底层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创作了早期的这个代表作。《花街》得到了徐悲鸿的高度赞誉,徐悲鸿还把这幅作品收藏了。”

10bt13_b.jpg

也是在这一年,丁聪还创作了他漫画生涯中的经典作品《现象图》。“这件作品反映的是抗战大后方人民生活的苦难,揭露了贪官、奸商的腐朽腐败。有人说看见这作品就能感受到当时的国民党统治不了几年了,可见作品画得多么深刻。现在《现象图》的原作收藏在美国堪萨斯大学斯宾塞艺术博物馆。”

1945年到1947年,丁聪在上海发表过一批有影响的讽刺漫画,其中特别有名的一个就是《“良民”塑像》。

“在那个时代什么是良民?大家看这幅画,那就是用锁头把你的嘴给锁上,用金元把你的耳朵挡上,让你的脑子里面想的就是‘检查检查’……”

10bt12_b.jpg

《现实图》

1947年,丁聪在香港又创作了另一幅经典作品《现实图》。《现实图》比三年前的《现象图》在批判性上还要深刻,在这幅长卷里,他揭露了“三座大山”对中国百姓压榨造成的苦难。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都有相应的形象,而且还出现了两个蒋介石的形象。丁聪后来回忆都说这是他自己很得意的构思。

“你看一个向帝国主义屈膝献媚的形象是蒋介石,另一个拉着瘦骨嶙峋的人民一定要去打内战的形象也是蒋介石。在作品的右下角和左下角分别是两个工农形象,一个正要点着炸弹,另一个守着将要轰向反动统治的大炮。这幅漫画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劳动人民的政权将要诞生,给老百姓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上个世纪40年代丁聪的作品已经相当成熟了,可以说在漫画界“三老”里丁聪是出名最早的。1949年,他和一批先进的文艺界人士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回到了祖国大陆,因为周总理列出的第一批回归名单里就有丁聪的名字。

新中国还能不能画讽刺漫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丁聪遇到了一个从旧时代过来的漫画家们同样遇到的问题——新中国的漫画到底怎么画?还能不能画讽刺漫画?

“丁聪认为歌颂真善美是主旋律,揭露假恶丑同样也是主旋律,把假恶丑的东西揭露出来,让它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同样可以维护真善美。”王九成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丁聪的漫画观。秉承这个观点,丁聪在解放后依然创作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是1957年以后,他被下放到黑龙江垦区,后来虽然回到北京,但没有条件创作和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又重操画笔,画起了讽刺漫画。

“重操画笔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丁聪以超常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前作品的总和。所以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丁聪漫画的又一个高峰期,在当时的报纸上,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丁聪的漫画。茅盾曾经写过一首小诗: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亲。童言犹如昔,奋笔斗猛人。‘文革’过后再出来的丁聪,战斗力依然那么强,艺术依然那么精湛。”

10bt3_b.jpg

10bt4_b.jpg

王九成带领“青睐”会员欣赏了一系列这个时期的作品。“1984年的《不倒的“轿夫”》,一个不倒翁在抬轿子,令人思考。1985年的《等待交班》,退休前什么都不干了,就等着退休了,但需要办的事怎么办?讽刺了懒政的思想。1986年的《本人一贯正确》,一个人的头成了一台录放机,上面说什么就放什么,确实一点儿没变味,但也没有创造性,讽刺保守的思想。1987年的《媒婆之言不可轻信》,即使是伪劣产品,只要给了钱,就有虚假广告帮你吹。1999年的《定势》,医生给一个病人下诊断:昂头太久,不易复位。不能光往上看,也得往下看,否则脖子就完了。《对上号啦!》可能是我们画漫画的人都遭遇过的一种境遇,大家围着看一张漫画都在笑,其中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脸色变了——怎么像是说我呢?漫画就是有这样的功能,让有些人脸红,然后自觉地去改正错误,这也是漫画和一般绘画不一样的地方。丁聪关注社会问题的漫画让老百姓看了过瘾、解气。”

10bt2_b.jpg

10bt6_b.jpg

10bt5_b.jpg

“不费劲的画我是画不出来的”

讽刺漫画就是要讽刺现实中的假恶丑,但现实丑又不能直接摆到艺术作品上来,必须进行艺术的转化,人们要在美的享受之中了解丑、憎恶丑,这是讽刺漫画的特点。丁聪师从张光宇,习成了张光宇漫画的装饰性,将漫画精益求精,成为将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典范。

王九成在屏幕上放出一张1936年丁聪画的影星王人美,“这是一幅非常精到的作品,你看她的两只大眼睛和宽鼻子大嘴、宽宽的脑门,在色彩和造型上都体现出艺术的夸张,同时又具有形式美。如果了解王人美的就知道这个人特别开朗,甚至有时候口无遮拦,脑子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所以见过王人美的都说这幅画画得太传神了。后来这张画在首届全国漫画展展出的时候,被人用10块大洋买走了,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千元。”

10bt1_b.jpg

10bt11_b.jpg

艺术性非常强的还有1945年的黑白漫画《五子登科图》,讽刺国民党政府的,所谓“五子”指的是面子、金子、女子、房子和车子。“大家仔细看他对于黑白灰的处理,他用白调子把非常重要的委任状突出了出来,让我们的眼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而委任状后面就是腐败的官员形象。当了官就能五子登科,不光是主题深刻,形式上黑白灰的运用和线条的装饰性都非常精致。”

重操画笔后,丁聪漫画的艺术性一点都没有减弱。有人认为漫画只要画出意思就行了,他不赞成这种说法和观点,认为漫画也是画,必须成为一幅耐看的画才有感染力,观众才喜欢看。不费劲的画他是画不出来的。

1996年丁聪的漫画展第一次在美术馆举行,当时正赶上他得了肾病住院,他坚决不要开幕式,谢绝花篮,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一颗平民之心。王九成记得他和“三老”之一华君武一起看展时,华老告诉他,中国漫画界画技最好的就是丁聪,丁聪的漫画是工笔漫画。王九成也见过丁聪作画,“他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但是他画画用毛笔,特别小的毛笔。我说丁聪是能够用毛笔画素描的人,相当了得。”

“三老”中的另一老方成评价丁聪的画说,漫画是夸张的笔法画出的,亦庄亦谐,滑稽动人,一般画法多偏于粗放,而丁聪画得十分精致。还有人说,丁聪的画在一群人的画里面他一眼就能认出来,不用看署名。王九成感叹:这说明什么?说明个性极强。这个性中就包含着精湛的艺术性,在漫画界确实是非常独特的。

漫画界藏书最多的非他莫属

王九成说,在漫画界,如果要说藏书最多的非丁聪莫属,他家几次搬家,但总觉得房子不够用。“到他家去我印象深刻,从进门开始就跋山涉水,这山就是书山。等拐到他的画室里,到处堆的还是书,只有那一个小方桌是他真正画画的地方。”

除了画画,丁聪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每次出门,丁聪的夫人沈峻都担忧,怕他拎回好多书,就限定他兜里放的钱数。丁聪反抗:你不让我买,我总担心这书让别人买走。

华君武曾经专门给丁聪设计了一个小丁藏书票。有一次他要写一篇关于丁聪的介绍文章,在采访提纲里问丁聪:听说你们家书特别多,我就想问你们家这么多书,你怎么能迅速找到你想要的那本?丁聪回答:怎么能尽快找到我想要哪本书?就是到书店再买一本。

讲到丁聪与书的关系,就不能不提及《读书》杂志。自1979年《读书》创刊后,除了每期给杂志设计整体的版式之外,丁聪还要负责一页的漫画专栏,这一坚持就是27年,一直到2006年他生病了,才在读者的依依不舍中停了笔。

“正是因为这个爱好,让丁聪的漫画跟一般人的漫画不一样,有书卷气。家里那么多书,开卷即有益,再加上与文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丁聪的讽刺漫画虽然很尖锐,但又是充满文化性的。”

多吃肉不运动也长寿

漫画界“三老”都长寿,但丁聪比其他两位走得早一点,于2009年93岁去世。不过丁聪80多岁时头发依然倍儿黑,牙一颗没掉。有时候他自己还“愤愤不平”地说,你看我这样挤公交车都没人让座。香港一家媒体采访丁聪时,曾请他谈谈长寿之道是什么?丁聪说我没法介绍,说了你们也没法登。对方说保证登,您到底怎么保养的?他回答你们要我说我真的说了:多吃肉,不运动。

王九成笑说,丁聪真的爱吃肉,还特别爱吃肥肉,总让他的老伴给他做红烧肉。丁聪也真的不运动,唯一的运动就是出门买书。到底运动是不是长寿的一个秘诀?丁聪的例子只能说明的确是因人而异。

不过在王九成看来,丁聪长寿是因为一切都自自然然的,不刻意地追求什么,还有就是把生死看得很淡。“你们看他给黄苗子画的画,黄苗子在干吗呢?墙上挂着自己的遗像,黄苗子躺在床上自己给自己写悼词。后来丁聪讲,他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聊起来,觉得人死了之后又送花圈,又致悼词,特别没劲,不如趁活着的时候互相写点赞美的话,能做悼词的做悼词,能做挽联的做挽联,省的到时候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你看他们就是这么一帮把生死看得特别淡的人。”

丁聪临去世前留下遗嘱,不举办遗体告别和追悼会,甚至提出连骨灰也不要存。2009年听闻他去世后,王九成和漫画界的人多方打听什么时候开追悼会,或者什么时候搞追思会,“结果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丁聪。但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值得怀念的漫画大作,直到现在很多作品依然闪现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颜菁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日本“漫画之神”鸟山明去世,《龙珠》仍是全球头部IP
第一财经 2024-03-09
鸟山明:从乡村少年到一代“大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斗破苍穹IP改编的首部电影来了!赵小丁:在监视器后参与光影造梦的全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7
感受“讽刺漫画”的幽默 米谷漫画展在北京画院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纪念|怀念丁聪、沈峻:总有些人和时光让人终生不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0
文学插图“走出”书本,带你重温语文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0
幽默书店“漫画家三人展”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31
聂耳、梅兰芳、严华等人有何旧事?丁悚笔下的别样时代值得细品
北京晚报 2022-04-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