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藏野驴在羌塘草原上奔跑(1月10日摄)。20世纪70年代,为了缓解草畜矛盾,一群牧民赶着牛羊,从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向北迁徙300多公里,来到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区繁衍生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迁徙,建设了我国海拔最高的县双湖县。

迁徙途中的西藏双湖县牧民(2019年12月23日摄)。2019年底,为了破解人与自然共生难题,给野生动物腾出家园,双湖县2900人向南跨越近千公里,搬迁到了海拔3600米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迁徙,开启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搬迁后的牧民用上自来水(1月12日摄)。对于次仁卓嘎来说,冬天到河里凿冰融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次仁卓嘎做饭第一次用上了燃气灶(1月12日摄)。“你看,一切都是新的。”次仁卓嘎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看看厨房里的燃气灶,又看看卫生间里的蹲便马桶和淋浴器,眼神里写满了“新鲜感”。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尼玛次仁的弟弟(前)在玩球(1月12日摄)。次仁卓嘎的老家在双湖县嘎措乡,一个藏北偏远的牧区。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人均寿命仅58岁,比西藏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低12岁。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白玛老人在新家享受午后阳光(1月12日摄)。

藏羚羊在藏北草原上出没(1月9日摄)。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双湖县,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迁徙活动的重要区域。

一雄一雌藏羚羊在藏北草原上觅食(1月10日摄)。随着人口增长,当地人畜和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愈发凸显。特别是因为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投资成本高,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始终困扰着极高海拔地区的群众。

一匹狼在羌塘草原上驻足观望(1月10日摄)。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扎西的妈妈和扎西的孩子们在新家门前留影(1月12日摄)。2019年底,随着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实施,次仁卓嘎搬迁来到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

尼玛次仁的爸爸扎西在西藏双湖县雅曲乡牧场放牧(1月9日摄)。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的新家里,看到记者从双湖带来爸爸妈妈的视频留言,15岁的尼玛次仁(左一)和奶奶以及弟弟妹妹笑得合不拢嘴(1月12日摄)。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14岁的贡觉加错在新家复习功课(1月20日摄)。

在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的农贸市场里,新居民在买水果(1月12日摄)。

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全景(拼接照片,1月10日摄)。在森布日村,记者看到,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房顶五星红旗飘扬,还有配套齐全的村委会、活动中心,安置点周边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交通便利。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1月20日摄)。森布日安置点距离拉萨机场仅10多公里,距离拉萨市60多公里。双湖县政协副主席、森布日安置点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斯旺说,到了新家园,群众将获得更好的就医、就学环境,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医生为搬迁群众看病(1月12日摄)。
摄影/新华社记者 周健伟 田金文 觉果 洛卓嘉措文字/新华社记者周健伟 张京品 田金文
编辑/杨小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