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向田邦子:她是温暖版的张爱玲
闺友 2020-02-12 13:00

微信图片_20200207075213.jpg

向田邦子是谁?你可能会这样问。

有一种说法形容她是“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但这说法有失偏颇,她和张爱玲并不是一个路数的。

一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身在红尘羁绊里,柴米油盐当修行。”

如果硬要掰扯出两人的相似之处,一是国民度不相上下,二来都是才女,三则皆属全能型写手,小说、散文、剧本样样拿得起。

在小说的创作高度上,张爱玲技高一筹,但在剧本数量与传播度上,向田邦子则远胜张爱玲。

她一生创作了超过一万集的广播剧,外加上千部电视剧,是侯孝贤和是枝裕和两位名导最喜欢的女作家。

或者可以这么说,向田邦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如张爱玲之于中国文学史。

向田邦子是1929年出生的射手座女生,性情爽朗率真,幽默之余还有点毒舌。因为年轻时总爱穿一身黑,再加上喜欢运动,夏天总在游泳,冬天总在滑雪,没有时间变白,因此得了个昵称叫“黑妞”。

她和张爱玲一样,都属天分比较高的人。她说自己看完音乐剧,回家已大致能哼出主题曲。

写作并非邦子的初衷与热爱。初入职场,她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心里向往的却是当个体育老师。

当编剧的缘起说来好笑。那时她已经改行,在一个电影杂志当编辑。冬天想去滑雪却没钱,遂经同事介绍,开始给电台写广播剧本赚外快。从此一发不可收。

成为职业编剧只是谋生手段,却因为擅长写家长里短,成了国民偶像。她很晚才写小说和散文,却出版了多部作品,甚至拿到了直木奖。

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故事,听来都让人羡慕嫉妒恨。

与张爱玲在家务上的弱能不同,向田邦子非常心灵手巧。

她会自己做衣服,读书时给妹妹做的水手服,引得别人找上门来求定做。

她有一手好厨艺,经常请朋友来家里吃喝,在餐厅吃到美食,会在家里尝试做。一度最想当小餐馆老板娘,后来果真和妹妹一起开了一家叫“妈妈屋”的料理店。

她自诩“对工作懒散,对吃就特别讲究。”哪怕吃一碗方便面,都会用葱蒜熬油,过滤后冷藏,吃时淋在方便面上,将普通食物升级成秘制美味。

她曾出版过一本美食随笔《女人的食指》,将自己的“吃货”本色暴露无疑。描写食物,寥寥几句,就能让人垂涎欲滴。如果有人请她吃饭,明天就是截稿日她也会不管不顾,沐浴焚香睡个饱足,保证最佳战斗状态吃个够本。哦,还得穿上不束腰的衣服。

如果说张爱玲对生活还有点旁观者的冷感,邦子则是欢欢喜喜投入了沸腾的生活中。

在人情世故上的应对态度,是邦子与张爱玲最大的分野。简而言之,她就是一个温暖版的张爱玲。

虽然出身普通,原生家庭也不幸福。私生子出身的父亲专制又暴戾,心情不爽时经常打骂孩子妻子出气。父亲人到中年又有了外遇,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但是邦子并没有仇恨父亲,她很早就学会了抽离情绪、客观冷静地看待人事。

她在父亲的暴戾性情背后,学会了体谅他性格的成因,正视他出身卑微却挣扎着出人头地的努力。她看到了父亲在人性上的脆弱和自私,同时也看得到他在情绪平稳时对孩子的溺爱。

出于真正的“懂得和慈悲”,她选择了原谅与包容,还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妹妹。

与张爱玲对家人的冷漠不同,邦子是个很有担当的女儿。

她是家中长女,二十四五岁时得知父亲有了外遇,便对母亲说“家里一切都交给我吧”。从此一头安抚母亲,一头安顿弟妹,每天熬夜写剧本贴补家用开支。为免家人忧心,还谎称自己写剧本很赚钱。

35岁之前,她一直和家人一起生活。每晚等家人都睡下了,才搬张小桌子到厨房,熬夜写剧本。父亲家庭规矩重,所以她不管睡下多晚,第二天还是坚持早起帮母亲做早餐。她曾感叹“想睡的时候能睡觉,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35岁那年,她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独居。但是据说父亲是借故跟她吵的,为的就是不让她为家里付出太多,能拥有自己的生活。

所以,虽说被称为大和民族的张爱玲,但两人其实完全不同。

张爱玲是月之暗影,孤高凄清。邦子则是日之光华,温暖晓畅。

读向田邦子的随笔集及她朋友们的回忆文章,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她,因为她实在太有趣了。

她拥有犀利的智慧和冷静的头脑,生活上却经常大大咧咧,是个迷糊蛋。

洗衣服会洗到站着睡着,头撞在水龙头上,起个大包。

坐出租车时,会把家中钥匙当成钱付给司机,引来司机调侃:你是认真的吗?

去国外旅行,给侍应生小费时,经常一不小心给多一个零。

她的手提包总是很乱,有一次还把一只吃剩的醉蟹放在里面去酒廊、去舞厅,直到异味传出,才发现蟹钳已经刺破塑料袋,污染了包。

因为经常同时替两家电视台赶剧本,开会时张冠李戴,在东家说西家的剧本,在西家说东家的剧本也是常有的事。

哪怕是自己写的作品,她也经常记不住。她有一篇叫《水獭》的小说得了直木奖,有一次别人问她获奖小说的名字?她回答:《黄鼠狼》。

还有一次,她写推理剧本,写到最后那个杀手都没出现。负责接收剧本的人看完问她:凶手究竟是谁?她居然还有脸反问对方:是啊,究竟是谁呢?

邦子爱拖稿是出了名的。有一次赶稿很急,慌不择坐,把加班工人放着便当的小车当成了桌子。还奇怪:为什么桌子总是会摇晃,稿纸也会自动发热。

写剧本,她也经常临场赶稿,所以常会出错。有次她写的剧本让演员一脸懵逼,问导演:这个表情我该怎么做?导演一看,她把“一脸狼狈”写成了“一脸裤衩”。

但是爱拖稿的邦子也有她可爱的一面。

有一次,一位编辑催稿催得很无奈,就听天由命了。结果某天听到家中邮箱有响动,出来一看,多了个没贴邮票的信封,里头是邦子的稿子。原来邦子过意不去,亲自上门送稿,塞进信箱人就逃走了。

还有一次,妹尾河童受人之托,去邦子家催稿。电话里听出她没吃饭,就带了点豆腐去。结果邦子看到豆腐眼前一亮,说自己有个锅,正好可以用柴鱼干煮豆腐汤。话说着,就放下手中的笔开始张罗吃的。结果最后,河童先生稿子没催到,却得了个砂锅做礼物。

邦子的可爱,还在于她孩子气的率真性情。

因为被人说字写得不好看,有一天,她就在家练习写1-10。结果弟弟突然来访,她觉得难为情,情急之下想把本子踢进桌底,结果用力过猛,反而踢到了弟弟面前,于是面红耳赤强辩:我这是活到老,学到老。

她很喜欢买不太花钱的小古董,家里摆满了小碗小碟。为了控制购物欲,她有时出门特意在钱包里少放些钱,结果在超市结帐时,常因钱不够出糗。

邦子有个朋友,家中淋浴头曾突然失灵喷出热水,因此被烫伤过。她听完就有了心理阴影,每次洗澡都如临大敌,形体上保持着随时要逃跑的姿势,导致每次洗完都筋疲力尽。

她写古代戏的剧本时,直言对那个年代的生活细节没概念。男的可以让他抠脚丫,女人不知道能让她做什么,只好让她动不动就梳头发,对此自己也深感抱歉。

许是剧作家出身,邦子的文字读来充满了场景感,总是让人乐得合不拢嘴。

但她也写:尽管日子过得迷糊,每到人生重要节点,总会遇到想不到的贵人帮助。

所以我想,邦子之所以活得温暖阳光,皆因她懂得去付出,也曾收获爱与帮助。能量的正面流动,塑造了她明媚的底色。

微信图片_20200207075126.jpg

从照片上来看,邦子长得很好看,眉清目秀,一脸英气。

人说相由心生,邦子的个性中也有男性化的豪迈一面,决定搬家了,就把以前写的稿子全扔了,自称“才大气粗”。

她写小说,常用短句与对话推进情节,显得干脆利落。虽然也是世事洞明,但没那么多九曲回肠。描摹人性虽然也常有卑琐阴暗的一面,但不至扭曲。

因为自身心态大气平和,所以她没有扭结的心思。很多文人都有失眠症,邦子却是开会都能呼呼大睡的人。有一次,朋友让她吃了抑制睡眠的药,结果她照样睡得滚熟。

在同行眼里,邦子是天生的剧作家体质。神经特粗,能吃能睡,还很会骗人,人称“稀世撒谎精”。

达观之外,她身上也有坚韧的一面。48岁时,邦子患上乳腺癌,术后并发血清性肝炎,导致右手偏瘫。她没有怨艾,出院一个月就接了杂志的随笔连载邀约,积极练习用左手写作。没想到闯出了另一条路,写出了好几部随笔与小说。

总觉得邦子身上有种举重若轻的能力。她认为人生来便背负着苦难,倾诉无益,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好不要太在意,过一段时间回头再看,便视同笑话了。

身为小说家、剧作家,她懂得适当抽离自己一部分的情感,隔空审视自己的苦难,这样便具备了出世的智慧。

纵览下来,昭和时代的女性,多数具备这样的特质。外表温柔可亲,骨子却像条藤一般坚韧。

许是经历过战争,看过无常与幻灭,所以对名利、生死都不执着,只要把握每一天的当下便已足够。

51岁那年,邦子去台湾旅行,结果遭遇空难去世。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她曾阴差阳错,避开了重大的交通事故。但最终,无常还是找上了她。

她的好朋友,《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在回忆文章里写,有一天,像有预感似地,她忽然想到了邦子,给她打电话,却是电话留言。就在那天,邦子乘坐的飞机出事了。

邦子一生未婚,自嘲无欲无求,曾有一段时间,还觉得自己是个男人缘很差的女人。但是在她去世多年后,妹妹整理她遗物,却发现了她和一位摄影师N先生的书信往来,以及一本N先生的日记。

这些书信和日记后来集结成《向田邦子的情书》出版,邦子隐密的感情被昭示天下。

原来她一直有个秘密恋人N先生,比她大十几岁。两人相识之初,N先生有家室。后来N先生因为久病与妻子分居。那段时间,邦子还住在家里,她几乎每隔一天,都会去给N先生做饭、打扫,照顾他的生活。

书上写到有段时间,邦子想放下这段感情,结果N先生的母亲找上门来,请求她不要放弃自己儿子,因为怕他自杀。但是最后,N先生还是选择了自杀辞世。

那些书信,虽说冠名以情书,其实记录的都是家长里短,日常琐事,吃了什么、买了什么,所谓“纸短情长”。

N先生应是邦子的灵魂伴侣型爱人。她存世的那些美丽肖像照,估计多数出自N先生之手。无声的画面里,有着心怀爱意的凝视。

一生像个男人般强悍生活的邦子,只有在N先生那里,才会流露出小女生的娇柔与脆弱,会在信里撒娇或抱怨。那些人前藏起来的难处与心酸,在N先生那里找到了纾解的出口。

但不知什么原因,即使N先生分居多年后,邦子也没有选择与他明正言顺在一起,后期她担负更多的是照顾他的责任。

也许她深谙父亲出轨带给家庭的伤害,因此有道德上的愧疚。也许她看透了婚姻的本质,对此没有幻想。

但那也只是猜测,随着一场空难,这则物哀性质的爱情故事,散佚于空中,风流云散去。

后人拿邦子与张爱玲相提并论,主要是她的一生,也在不停地书写家庭琐碎、男女情感。有出轨、有背叛、有隐忍的无奈,有世态的炎凉。

邦子下笔一样不留情,她从不写唯美的物事,目力集注于柴米油盐中的腌臜。但她落笔不扭曲不刻薄,她会在平和诙谐的叙述中,借由针尖麦芒的细节,将生活不堪的面具一一戳穿。

没有歇斯底里的疯狂,也没有鱼死网破的决绝,大多是止水下的暗涌。隐忍中另有一种悲凉,那是对生活无奈的妥协。

她和张爱玲举起的是一个同样苍凉的手势,但她手上却戴着能给人温暖的手套。因为她明白:“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满是缺点、相看两生厌的才是亲人。”

向田邦子愿意相信爱,肯用心付出,也愿意接受。她不会听任自己的心成为荒原,她会竭尽全力在荒原上种花种草,种出一个有情天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闺友,作者浅草

编辑/陈枫

相关阅读
枕边书 | 陈子善:鲁迅的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中华读书报 2024-12-07
逝者|齐邦媛:现在,死更是多么富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人物|刘庆邦:从刚记事的时候就在为这部书做准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3
人物|刘庆邦:从刚记事的时候就在为这部书做准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3
赏读|《小团圆》:张爱玲的欲望与记忆之书
贝贝特 2022-12-30
文学|《爱与真的启示: 张爱玲的晚期风格》:从《小团圆》看张爱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4
文学 | 王小波: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
收获 2022-11-03
享读 | 张爱玲,在清醒的文字中写尽人世苍凉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1-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