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本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这是该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率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在2018年发射并部署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分别开展了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成果,并在《Natur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陆续发表20余篇论文。根据搭载科学载荷所取得的数据,科研团队重构了嫦娥四号月球背面下降轨迹,对着陆点进行了精确定位;获取了着陆区形貌、构造、成分等地质信息,发现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等矿物组分为主的岩石,并对其来源作出初步判断,对揭示艾特肯盆地地质演化乃至月壳早期演化历史、月球深部物质结构及形成机理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在中性原子、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及低频射电频谱等领域获取了大量数据,并取得了初步分析结果。
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分别结束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工作时长已超过300天,远远超出设计寿命;“玉兔二号”巡视器克服月背复杂地形等障碍,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在新的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对月表环境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巡视器将继续按照规划路线行驶,搭载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也将在不同探测点进行科学探测。
嫦娥四号任务由中国国家航天局牵头组织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在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近千家单位、数万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来自德国、瑞典、荷兰、沙特、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合作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历时6年完成了研制和发射实施。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创造了世界探月史上新的里程碑。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于1866年,是国际上历史最悠久的航空航天专业组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